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提到現代空降戰術與裝備,蘇俄空降兵的戰術與裝備變遷是研究者絕對繞不過去的一環。時至今日,世界上也只有俄羅斯繼續在搞“人車一體空投”這種雖然極富實戰意義,但是操作危險度卻很高的空降兵訓練科目。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蘇俄空降兵強悍的戰鬥作風其實早在蘇聯時代就已經開始,早期的蘇聯紅軍深受騎兵部隊所帶來的好處,因此在後續其他兵種的建設過程中,一直強調諸兵種應當將機動性發揮到極致,用超強的機動性來對敵人進行快速的切割和包圍,蘇聯空軍在這一作戰理念的指導下,甚至一度將快速轟炸機作為自己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蘇聯空降兵誕生後,蘇聯空軍就希望能夠給蘇聯空降兵配備上相應的裝甲戰鬥車輛,以提升其落地後的機動能力和火力突擊能力。在這段時間中,蘇聯空軍雖然也嘗試通過在TB-3重型轟炸機的機腹下掛載輕型坦克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隨後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則徹底打亂了蘇聯空軍的計劃。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空降兵雖然普遍戰鬥素質都比較高,但是因為落地後缺乏火力支援,往往不能夠和地面部隊形成較好的配合。在第聶伯河空降戰役等大型空降行動中,落地後的蘇聯空降兵往往很快被德軍裝甲部隊快速分割包圍並消滅,在二戰期間的戰績並不如美國來得出色。

不過,這種情況在二戰結束後開始得到了改觀。隨着1946年蘇聯空降兵劃歸蘇聯陸軍下屬的兵種開始重建,蘇聯空降兵開始有一定的權利和經費來發展屬於自己的隨行裝甲戰鬥車輛。在這之中當然經過了許多曲折,不過最終蘇聯空降兵還是研製並裝備上了符合自己作戰需求的裝備,這也是本文今天要介紹的主角——BMD-1傘兵戰車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BMD-1傘兵戰車誕生的背景——早期諸多傘兵戰車項目的失敗

在BMD-1傘兵戰車誕生之前,蘇聯空降兵的裝備的主要裝甲戰鬥車輛就是ASU系列傘兵突擊炮。最開始時的ASU-76型傘兵突擊炮實際上就是一款輕量化設計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這也反應了戰後早期蘇聯空降裝甲戰鬥車輛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落地後抵禦敵人裝甲戰鬥車輛對空降兵的衝擊。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ASU系列傘兵突擊炮最終的大成之作就是ASU-85型傘兵突擊炮,ASU-85型傘兵突擊炮不僅能夠和當時北約主要的裝甲車輛進行作戰,而且因為採用了封閉式的戰鬥室設計,能夠安裝完整的“三防”裝置,成為了在BMD-1傘降戰車誕生前,蘇聯空降兵最強大的裝甲戰鬥車輛。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作為當時蘇聯陸軍的下屬兵種,蘇聯空降兵的建設理念深受蘇聯陸軍裝甲作戰理論的影響。隨着蘇聯陸軍開始不再滿足於裝甲輸送車的兵員運輸,而追求能夠讓步兵在戰場上“乘車作戰”的步兵戰車,蘇聯空降兵中只能夠執行反裝甲作戰,卻不能夠攜帶戰鬥兵員的ASU-85型傘兵突擊炮就顯得有些落伍了。

雖然當時“乘車作戰”的作戰理念在蘇聯陸軍中已經逐漸高於“下車作戰”,但是因為蘇聯陸軍數量規模龐大,蘇聯陸軍仍然保留了大量的老式裝甲運兵車,並未完全實現“乘車作戰”的目的。但是和蘇聯陸軍不同,當時的蘇聯空降兵數量較少,經費也比較充足,完全是按照一支精鋭部隊的標準來建設的,經費問題對於蘇聯空降兵“乘車作戰”理念的實施並沒有影響。

按照蘇聯空降軍的設想,如果能夠裝備傘兵戰車,那麼蘇聯空降兵可以採用人車一體空投進入戰場,理想情況下,戰鬥兵員甚至不用離車就能夠進行戰鬥。而這,也就是BMD-1傘兵戰車誕生的背景。

競爭與選型——5大設計方案的交鋒

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傘兵戰車,應該給BMD-1傘兵戰車定下什麼樣的性能指標曾經在蘇軍內部引發了很久的爭論。因為要控制成本,所以BMD-1傘兵戰車不能夠全新研製,只能夠充分吸取蘇聯陸軍BMP-1步兵戰車的設計優點,此外,考慮到當時蘇聯主流運輸機的機艙尺寸,BMD-1傘兵戰車的整體大小也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在經過多次權衡之後,蘇聯空降軍最終給BMD-1傘兵戰車定下了性能指標:車組成員應儘量減少以增加戰鬥兵員攜帶人數、武備水平要求能夠壓制在800米距離上攜帶反坦克導彈的敵方反坦克小組、裝備“三防”系統並且具備航渡能力、車體輪廓要小,並且在車輛被毀後車載武器要能夠拆卸下來繼續使用。

早期參加傘兵戰車選型的方案其實就是參與蘇聯陸軍BMP-1步兵戰車的那幾個方案,一共有19工程、764工程、911工程、914工程和1200工程5大工程。比較有意思的是,相比於車身的選型,傘兵戰車的武備系統是最快確定的,2A28型73毫米低壓滑膛炮被確定為傘兵戰車的標準主炮。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最開始出局的是1200工程,1200工程採用了輪式底盤設計方案,8X8的輪式底盤使其在公路最大行駛速度和使用成本上佔有優勢。但是1200工程是5個競標工程中最重的,加上輪式底盤在野戰環境下的通過性能不如履帶式底盤,因此被拋棄。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19工程和911工程都是輪履混搭方案,其中19工程採用的是輪履混合驅動的方式,其車體中間安裝了一套履帶式推進系統,用於在面對複雜地形時,輔助輪式推進系統進行工作。雖然設想很好,但是在車體中央加裝履帶式推進系統增加了整車的重量,並且增加了車輛的維護難度,因此也被拋棄了。

911工程則採用了輪履推進和可調式液氣懸掛,和19工程相反,911工程在履帶式底盤的最前和最後一個負重輪內側各安裝了一個可收放的充氣輪胎。車輛平常是以履帶式狀態行駛,在公路上行駛時,再將充氣輪胎放出,以輪式狀態行駛。雖然911工程比19工程好上了一些,但最後也因為重量和維護難度的原因被放棄了。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19工程、764工程、911工程、914工程和1200工程5大工程本身也同時是蘇聯蘇軍的BMP-1步兵戰車的備選方案,而764工程和914工程則分別被蘇聯陸軍和蘇聯空降軍選中,作為BMP-1步兵戰車和BMD-1傘兵戰車的最終設計方案。

764工程和914工程都採用了全履帶式方案,764工程採用了較為簡單可靠的扭杆懸掛和履帶式划水推進方式,在保證價格可控的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的進行大規模的量產。而914工程則相對“高端”一些,採用了緩衝性能更強的液氣懸掛和推進效率更高的噴水式推進系統。

蘇聯空降軍選擇914工程的原因很簡單,全履帶式底盤在敵後作戰時,其可靠性比輪履混用設計更高。液氣懸掛系統能夠更好的吸收傘降戰車落地時的衝擊力,而噴水式推進系統讓空降兵在河網密佈的敵後地區擁有更快速的水上通過能力,能夠極大提升空降兵的生存率。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在1964年年底,914工程被正式確定為傘兵戰車的設計方案,同時項目被改名為915工程。因為超重的問題,915工程在整個測試驗收過程中均在努力進行減重設計。不過到最終測試時,仍然比蘇聯空降軍規定的7噸上限重量多出了半噸左右。

雖然915工程最終仍然超重,不過考慮到915工程在包括傘降測試和防彈測試等方面均表現優異,最終蘇聯空降軍仍然決定接收915工程,並在1969年3月17日正式給予了其BMD-1的正式裝備編號,BMD-1傘兵戰車正式誕生。

優與劣——BMD-1傘兵戰車的性能評價

作為一款空投裝備,BMD-1傘兵戰車在重量方面控制得還算不錯,標準狀態下整車的戰鬥全重為7.5噸,即使加上了傘降設備,其整車重量也才增加到8.3噸的水平。進行機降作戰時,蘇聯空軍的安-12運輸機能夠攜帶兩輛BMD-1傘兵戰車,在進行傘降作戰時,則只能夠攜帶一輛。當然,BMD傘兵戰車也可以由米-6重型直升機進行攜帶。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因為採用了液氣懸掛系統,BMD-1傘兵戰車的車身高度可以在1.62米-1.97米之間進行調整。整車採用鋁合金裝甲焊接而成,從前到後分別為駕駛艙、戰鬥艙和載員/動力艙,車組成員為3人,載員艙則能夠攜帶4名戰鬥兵員。

因為採用的是鋁合金焊接裝甲,所以從一開始,蘇聯空降軍就沒希望BMD-1傘兵戰車能夠扛得住對方中大口徑火炮的直射,其正面只能夠抵禦12.7毫米重機槍彈直射,側面只能夠抵禦7.62毫米步槍彈直射。和BMD-1傘兵戰車的防禦能力相比,蘇聯空降軍最滿意的是其噴水式推進系統。

因為當時蘇聯空降軍的主要預設作戰區域主要是西歐平原,那裏河網較為密集,如果還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樣去爭奪這些河流上的橋樑,無論是難度還是所損耗的時間都不是蘇聯空降軍所能夠承受的。而BMD-1傘兵戰車的噴水推進系統能夠在無需準備的情況下就直接通過大部分的西歐河流,將極大提升空降部隊的推進速度。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2A28型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是一款很有意思的裝備,其反後坐裝置僅僅是一根簡單的復進簧,整體結構非常簡單,整炮重量才115公斤。火炮擁有自動裝填和人工裝填兩種模式,採用自動裝填時,其最大射速可以達到8發每分鐘,足以壓制住800米距離內對方的反坦克小組。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考慮到2A28型坦克炮只是一款低膛壓坦克炮,即使是使用破甲彈,對北約裝甲戰鬥車輛產生的殺傷也比較有限,所以設計人員還在BMD-1傘兵戰車的炮塔上安裝了一具9M11/9M14型“嬰兒”反坦克導彈發射架,能夠對3000米距離內的北約主戰坦克發動攻擊。

考慮到可能要在核生化環境下進行作戰,9M11/9M14型“嬰兒”反坦克導彈採用了固定裝填設備,當發射架上的待發彈使用完之後,發射架會起豎,此時炮塔上的一個圓形開孔會打開,將儲存在炮塔內的反坦克導彈送到發射架上,發射架放平,重新進入戰鬥狀態。

總體評價——蘇聯傘兵戰車的開山之作

蘇聯空降軍在整個BMD-1傘兵戰車的研發過程中,對於傘兵戰車的整車重量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不惜為此削弱了傘兵戰車的裝甲防禦能力和戰鬥兵員攜帶能力。但實際上,這是蘇聯空降軍在當時航空運載能力不足情況下所做出的的妥協。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早期的戰車傘降系統重量非常大,BMD-1傘兵戰車在加裝了傘降系統之後,整體重量已經相當於兩輛BMD-1傘兵戰車,所以上文中才會説安-12運輸機在進行機降時能夠運輸2輛BMD-1傘兵戰車,但是在進行傘降時卻只能夠運載一輛BMD-1傘兵戰車。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不過,BMD-1傘兵戰車總算是實現了蘇聯空降軍“乘車作戰”的目的,而其“反坦克導彈 低膛壓滑膛炮”的組合,在面對北約裝甲部隊的攻擊時,也算具備一定的還手之力。而後面的BMD-2和BMD-3傘兵戰車,則根據BMD-1在實際使用中所暴露出的不足進行了改進。從這點上來説,BMD-1也算是蘇聯傘兵戰車的開山之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79 字。

轉載請註明: 飛行的傘兵戰車,從天而降的鋼鐵巨獸,蘇聯BMD-1傘兵戰車誕生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