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哥:從水手到第一個海軍司令: 中國航母第一人便是他
陳紹寬(1890—1969),字厚甫,漢族,1889年生於福建省閩縣,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海軍一級上將。父親原先是一名箍匠,後加入晚清海軍,擔任水手。由於家庭影響,陳紹寬在求學時代就不自覺地向海軍靠攏。他17歲進入南洋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畢業後,加入清朝海軍服役。後歸附國民革命軍。在任期間曾規劃4大戰區,提出20艘航母計劃。並且指揮了著名的江陰海戰。1945年5月,他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1歲。陳紹寬一生致力於發展中國海軍,被譽為中國近代航母事業的先驅,中國航母第一人。
1908年,陳紹寬從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後,被派往“通濟”練習艦,次年實習結束時被授予海軍少尉軍銜。後來歷任二副兼教官、大副、副長等職。1914年他被調任海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
1914年,調海軍總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5日,陳其美等革命黨人意圖奪取“肇和”軍艦,時為少校副官的陳紹寬指揮“海琛”、“應瑞”兩艦截擊,不僅使革命黨人奪艦之企圖功敗垂成,也使他自己在北洋政府的海軍之中受到重視,不久他便被破格提升為“肇和”練習艦代理艦長。
1928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海軍署,陳紹寬任署長,晉升為海軍中將,負責海軍工作。他鑑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海軍內部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的狀況,毅然決定擬訂海軍“銓敍法則”,統一任人標準,強調任人唯賢,量才錄用,改變海軍中的人治現象。他遴選精幹人員組成班子,參閲中外有關文獻,結合海軍實際,謹慎縝密地研究,提出海軍官階、執掌、賞罰等銓敍法規的草案,送立法院核准後,即公佈施行,使反對者無暇從中作梗。這是陳紹寬在舊中國海軍建設中的創舉。由於舊海軍派系林立,東北系、電雷系、粵系,對銓敍法皆有反感,有不同程度的抵制。他便首先在自己管轄的閩系海軍中執行。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紹寬親自以“應瑞”旗艦護送蔣介石第二次西征,隨即佔領湖北、湖南,被委湘鄂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湖南省政府委員。6月,國民政府恢復海軍部,陳紹寬為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二艦隊司令,接着被正式任命為代理部長兼江南造船所所長。
1930年任代理部長,1932年晉升為海軍上將,出任海軍部長,併為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32年1月,任海軍部長。決定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先後派出數批海校留學生,為海軍培育一批骨幹力量。在出任海軍要職的幾年中,對建設海軍,爭回祖國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以及造就海軍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貢獻。
同年底,人民解放軍自山東半島渡海,向遼東半島挺進。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長治”艦駛赴渤海堵截。對此,陳紹寬處於進退維谷之境,一則他目睹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厭惡內戰;二則,他對共產黨又缺乏瞭解,不知何去何從。是年冬,蔣介石再次電令陳紹寬率“長治”艦赴山東堵擊共產黨軍隊。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陳紹寬以“抗戰後海軍元氣尚未恢復,且紹寬在抗日期中報效無多,已愧對國人,若再參加內戰,內疚殊大”,藉口艦隻需修理和急需增撥油費,毅然率“長治”艦南下台灣視察。蔣介石聞聽之後,頗為憤怒,拍案大罵:“豈有此理。”
稍後,蔣介石下令裁撤海軍司令部,免去陳紹寬的海軍司令一職,在軍政部成立海軍處,由陳誠兼任處長。1945年12月28日,陳誠派陸軍警衞隊取代海軍警衞連執行海軍部警戒任務。面對武力接管,陳紹寬斷然遷出海軍部。當蔣介石覺得處理欠妥,欲召見陳紹寬時,陳紹寬卻避而不見,提早離開南京南下福州,隱居故里臚雷鄉。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文革”期間,為保護陳紹寬安全,組織上出面勸其移住醫院。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