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組織,很多國家的目標就是成為安理會成員。安理會的權力比較大,如果能夠進入,對於國家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安理會的成員一共有15位,其中5位是固定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五常,剩下的十位則是非常任理事國,這10個席位會定期進行競選。根據具體情況,每個地區所能拿到的名額也不一樣,比如説這一次亞洲拿到的名額就只有兩個。根據聯合國最新公佈的消息,有184個國家集體支持印度,印度也如願以償拿到了一個非常理事國的位置,這下莫迪可以放心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莫迪的目標也不僅僅於此。
據相關分析,印度這一次要進入安理會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更是想要在非常任理事國這個身份上再進一步,成為常任理事國。換言之,印度現在的訴求是要把五常變為六常,或者直接替代五常中的一位,對此也有很多人覺得印度是在異想天開。五常是中美俄英法,這一狀態已經保持了數十年,從聯合國成立到現在沒有變過。這5個國家的共同特點就是實力強大,擁有足夠的國際影響力,哪怕是逐漸沒落的英法兩國,綜合實力也超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聯合國的會員國數量一共是192個,印度這一次拿到了184票,意味着他們得到了大部分國家的認可。但,這184個國家贊同印度成為非常,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也會同意印度成為常任理事國。印度之所以對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如此眼紅,是因為五常的權力更大,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更強。
但就像我們上文中所説的那樣,想要成為常任理事國需要絕對強大的實力,必須是世界前幾。印度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的確在不斷增加,周邊國家中能夠對其造成威脅的少之又少,但跳出南亞,印度的綜合國力與世界大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再多的國家支持他們,也只是德不配位。
從1950年到現在印度已經第8次擔任非常任理事國,在這一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印度的國際形勢還算不錯。他在國際上的人緣還是不錯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才有足夠的底氣要求入常。為了增強自己的話語權,他們還邀請了一些國家共同對聯合國提起申請,其中包括德國、日本,這些國家都有一定的野心。不過,他們的情況都跟印度差不多。而且日本、德國是二戰軸心國,比印度加入五常的可能性更小。
在這一次的投票中,有人歡喜有人愁。印度成功當選非常任理事國,但加拿大落選了。和印度相比,加拿大的實力其實要更強一些,而且他還是美國陣營的。不過 近些年來,加拿大在國際上沒搞好跟其他國家的關係。加拿大也曾經擔任過6次非常任理事國,最近的一次是1999~2000年,在2010年的時候他也爭取了這個席位,但是最後失敗了。特魯多上台以後曾經發言表示:我們回來了。但如今看來,特魯多並沒有實現他的諾言,加拿大在國際外交上的地位依然非常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