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黨建興產業 助羣眾促增收
“把底數清掉,把產業搞火起來,讓羣眾有穩定收入。”自全省脱貧攻堅殲滅戰打響以來,台江縣南宮鎮交密村黨支部書記邰秀斌對村裏打贏這場殲滅戰信心滿滿。
交密村黨支部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突出支部與黨員的作用發揮,不斷創新黨建與扶貧工作方式方法,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特色種植養殖等產業,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夯實基礎 強堡壘築根基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為抓實“一任務兩要點三清單”落地落實,交密村黨支部分別從黨建、脱貧攻堅、產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羣眾最關心的事項中列出年內承諾的十件實事,向村民立下“軍令狀”。村幹部對應工作職責每月在黨務公開欄曬“成績單”,接受羣眾監督,推動脱貧攻堅任務落實。
為提高村幹部隊伍綜合素質,村黨支部採取“村廣播每天一播、兩委成員每週一講、黨支部每月講一課”的方式開展學習。同時引導黨員羣眾以組為單位每月開展院壩會學,建立微信羣交流學,邀請縣宣傳隊進村宣講,村幹部與駐村幹部“1 1”包片送學。
為適時方便羣眾辦事,交密村“兩委”探索實行村幹職業化,所有“五大員”全脱產辦公,定崗定責,每天實行簽到,註明值班工作內容。同時,積極爭取建成標準化規範化的黨羣服務中心。
“現在去村裏辦事情,很方便。”交密村三組村民楊再平説。
黨羣聯動 合力攻堅促發展
羣眾要發展,黨員來領路。脱貧攻堅戰鼓擂動,面對“怎麼打才打得贏”的難題,交密村黨支部以“十户一體”為載體,探索“村幹部 黨員 貧困户”和“136”(1名條件好的黨員帶動3名條件較好的羣眾,3名條件較好的羣眾再聯繫6户困難羣眾)抱團脱貧模式。
“我們村的黨員户長楊正德種植鈎藤多年,擔任户長後,帶着大家一塊幹,教村民種植技術,主動找市場。以前村民不敢種、不會管、怕風險,在他的帶動下,全村300餘户都跟着種。”交密村村委會主任周鳳春介紹,在能人户長的帶動下,交密村現在户户都種上了金鈎藤,全村種植面積達3200畝,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撐產業。
在幫助羣眾增收致富的同時,交密村還把公共環境衞生和家庭衞生納入村規民約管理,每半月定期開展“十户一體”衞生評比活動。同時,整治翁密河亂倒亂排現象,如今的翁密河清澈見底,從村頭俯瞰就是一座美麗的村莊。交密村獲得了“全國最佳避暑休閒村寨”稱號,中宣部授予“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村”,入選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村社合一 抱團發展興產業
鞏固脱貧,產業發展是根本。交密村積極推進“支部引領 十户一體 村社合一”發展模式,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脱貧抓手,堅定不移地走“一村一產業”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村“兩委”先後註冊成立了台江縣交密村原生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台江縣南宮鎮交密村傳統刺繡專業合作社等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屬於村集體的“台江縣雲水交密民族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發展有水上娛樂、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目前全村食用菌10萬棒、稻田養魚300畝、中藥材70畝、茶葉150畝、養蜂400餘箱。通過發展產業户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
“現在村裏大力發展產業,村民還能參與合作社分紅,大家也不用出遠門,在家就能打工掙錢。”交密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弘介紹,自2015年以來,交密村累計申報實施養蜂、中藥材、食用菌等項目10個,全村173户貧困户716人已實現產業項目全覆蓋,且每户貧困户都有1個以上產業項目。
同時,交密村以“雲水交密”為品牌,以“倒魚節”為平台,採取“節日 旅遊”模式發展鄉村旅遊,成立5家農家樂,帶動5户貧困户21人吃上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村“兩委”還把1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入股碧水源冷水魚養殖公司,每年分紅收益8萬元,村集體每年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
“如今的交密村,示範帶動效應成效明顯,產業發展日益壯大,村民吃上了翁密河漂流‘旅遊飯’,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陳弘有感而發。(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