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巧做林文章 青山變金山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綜合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採麗 方春英

山,賦予貴州無限可能。

92.5%的國土面積為山地丘陵,仙境雲海,氤氲靈氣,讓多彩貴州旖旎萬千。

林,饋贈貴州生態財富。

59.95%的森林覆蓋率,置身黔地滿目綠浪,廣闊的森林資源和林下空間孕育着巨大的綠色財富。

近年來,貴州守牢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巧做林文章,青山變金山。2019年以來,全省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2048萬畝,總產值超220億元;參與經營林下經濟的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達1.4萬餘個,林下經濟項目覆蓋貧困人口48.9萬人,帶動人均增收近千元。

轉型探路 用好生態優勢抓發展

貴州森林面積達1.58億畝,是耕地面積的兩倍以上,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面積達3722萬畝。

2019年以來,全省着力實施“建立林下經濟項目庫、建設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品牌戰略、強化科技服務”五大行動,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林下產業發展新路,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黔東南州是我省重點林區,農民人均林地10畝。如何做到不砍樹也能致富?該州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圍繞生態優勢抓發展,大力實施村有百畝、鄉有千畝、縣有萬畝“百千萬工程”,合理佈局、新建、打造、提升一批林下種植養殖示範基地。截至2019年底,黔東南州建成示範基地83個。

在森林覆蓋率達72.44%的劍河縣,鬱鬱葱葱的樹林成為食用菌生長的“天然王國”。全縣食用菌種植規模達1.2億棒,年產值10億元,直接帶動4500户1.8萬人增收。

而丹寨縣,則把發展目光聚焦在林下中藥材上,引進昌昊金煌中藥公司帶動9960户4.6萬人發展中藥材種植3.7萬畝,實現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山上鋪錦繡,林下做文章。黔東南州成為全省林業發展轉型的排頭兵,單一的“木頭經濟”升級為多元的“生態經濟”,走出了生態與發展雙贏的道路。

聚焦特色 選準產業做大做強

貴山貴水產珍寶,“真菌皇后”竹蓀便是其中之一。

聚焦特色產業,織金縣緊緊抓住竹蓀這一特色資源,堅持“政府指導、企業主導、市場引導、科技支撐、農户參與”的思路,把竹蓀作為推動脱貧攻堅的特色產業來發展。目前,織金縣完成林下種植竹蓀2565畝。

黔地無閒草,夜郎多靈藥。在榕江縣繁茂的喬木林下,野生草珊瑚隨處可見。經過藥效檢測,榕江草珊瑚異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等主要藥效成分含量高,草珊瑚品質高於《中國藥典》標準。

為此,榕江把草珊瑚作為全縣林下中藥材產業主導品種,截至今年4月,已完成種植3.36萬畝。到2021年,榕江草珊瑚種植面積將逾10萬畝,成為我國草珊瑚製藥原料種植第一大縣。

選準產業,做大規模。2020年,全省計劃將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發展到2200萬畝以上。

以大市場穩定大規模,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天柱縣以本地市場、幫扶市場、省外市場、線上市場“四個市場”為抓手,全面推動林下土雞產銷對接優化升級,土雞年出欄量由2017年的76餘萬羽迅速發展到2019年的600萬羽,銷售收入2.4億元,“鳳99”林下生態油茶雞品牌迅速叫響國內肉禽市場。

全省林下經濟將在“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標準化、專業化”上持續發力。2020年,全省林下經濟產值將達280億元以上,帶動15萬貧困人口增收。

決勝脱貧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半夏半夏,過半個夏天就能生長成熟。7月,收穫半夏的日子漸近,赫章縣雙坪鄉安山村村民王琴往自家承包的400餘畝林下套種半夏基地巡查的次數更多了。

半夏是中藥材當中的短平快產品。為了克服半夏連作種植造成病蟲害頻發和大幅度減產難題,赫章縣積極探索林下種植半夏的新模式。省林業局投入1000萬元林下經濟項目資金,助推赫章在核桃、桃、李等林下套種半夏2000畝,長短結合,疊加經濟效益。

紫雲自治縣則通過龍頭企業、國有林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民之間“入股合作、利益保底、盈餘返還、傭工付酬”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龍頭企業 國有林場 合作社 農户”的“場村聯動”組織模式,全力打造林下食用菌產業,帶動6142户貧困户以量化資金方式入股,覆蓋聯結貧困户1.2萬户5萬餘人,户均增收5000餘元。

2020年,全省林業系統聚焦“9 3”縣區,打造林下種養示範項目。省級共扶持林下種養項目68個,合計補助資金1.6億元,將助推6.05萬貧困人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