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編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18歲,不會説話,可能錯過心愛的女孩;
22歲,不會表達自己,找工作沒辦法和HR談笑風生;
27歲,不會上下級間的言語溝通技巧,無法樹立自己的職場影響力;
30歲,不會説話,調解不了婆媳關係,家裏老小缺少了一份和睦融洽。
淺顯且易懂的一段話直入小編內心深處,語言是帶情緒的,你所説的每一句話,可能暖人,也可能傷人。成功的家庭教育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説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和孩子説話,你會經常使用以下這5種語氣嗎?
信任的語氣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感到自己被充分信任時,渾身上下會充滿力量,有很強的動力去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得到的反饋是自己值得信任、有能力的,那麼孩子會喚醒內在的力量,激發出征服困難的勇氣。
孩子想學游泳
“學什麼都是3分鐘熱度,你還學得會游泳?”
挖苦的語氣無疑給孩子澆了一盆涼水,打消了孩子對游泳的興趣。
“孩子, 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學會游泳。”
信任的語氣無形中給了孩子一份信心,讓孩子堅信只要堅持就會獲得成功。
孩子生來帶着很多美好的品質,比如純潔、善良、誠實、友愛等。如果他們被相信是擁有這些美好品質的,並且得到肯定和鼓勵,那麼他們會將這些美好品質充分發揮出來,真正成為一個擁有諸多美好品質的人。
尊重的語氣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樣。一個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長大後他也就會懂得該如何去尊重他人。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而建立起來的。
孩子在公共場合奔跑、喊叫
“你給我停下來,誰教你這樣沒教養?”
大聲管教讓孩子顏面盡失,內心裏充滿反感和抗拒。
“公眾場合不能喊叫,不如我們小點聲説話,保護好我的小秘密,別讓人家偷聽啦!”
這樣對孩子説,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同時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行為是什麼。
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與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他們成長的動力,作為父母,要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尋求與孩子心理上的溝通與默契。愛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們從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自身的價值,並由此學會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商量的語氣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 · 哥德法勃曾經説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給他們無限關愛。”無數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命令姿態來跟孩子説話,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一直在命令中做事的孩子,會缺乏主動性,容易養成懦弱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玩具到處亂丟
“房間裏亂七八糟,我數一、二、三,馬上把玩具收拾好!”
當父母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時,孩子很容易產生與父母對抗的行為。
“玩具沒有自己的家了,很可憐,我們能一起送他回家嗎?”
只有父母轉變姿態,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讓孩子的行為有期待中的可能。
父母的權威並不是靠命令和強制的力量形成的,命令和強制的結果只能夠讓孩子在表面上服從你,而在其內心深處是抗拒的。父母對孩子少使用命令的口氣,多一些商量的方式,放下自己的威嚴,把孩子當作平等的朋友,父母一定會體驗到非常美妙的親子境界。
讚美的語氣
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卻又很吝嗇讚美自己的孩子,忽視了讚美所帶來的奇妙的教育效果。讚美孩子,能激發他正確的外在動機,產生好的行為,並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定勢。
當孩子給你看他畫的畫
“畫得不是很像,還要好好練。”
輕描淡寫地應付,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
“沒想到你能畫得這麼好,尤其是這個用色我很喜歡,加油哦!”
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成人對孩子小小的成功表示讚美,可以強化孩子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激發他繼續嘗試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
鼓勵的語氣
人是否會勇敢前行,不在於他們是否會遭遇困難,而在於他們對待困難的態度。對於孩子來説,這個態度往往不是他自己能頓悟的,而是父母通過言語、行為上的表現來引導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孩子將牛奶打翻在地
“你真是太笨了,連杯子也拿不穩。”
責備的語氣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
“沒有關係,下次拿在手上的時候,要看地上滑不滑,再慢慢走!”
教給孩子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孩子在錯誤中才能進步,在體驗中才會成長,在成長中才能成才。因此,父母要用平和、包容、鼓勵的態度,給孩子嘗試、體驗“犯錯”的機會,幫助孩子不斷完善和進步。
各位爸媽們,和孩子説話時,信任的語氣讓孩子擁有自信的底氣;尊重的語氣讓孩子有主見;讚美的語氣讓孩子樂於表現;鼓勵的語氣讓孩子超越自己。今天你對孩子説了什麼話,明天他就變成什麼樣的人。愛孩子,就從好好説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