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奇才自殺原因是這樣驚呆了!華商報:您曾評價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最年輕具有研究能力作者”?
李裕民:是的,從史學界來説,新中國成立後能出歷史方面的史學著作的,他是最年輕的。從他這個年齡看,他的專業素養是很不錯的。我還鼓勵他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唸書,那裏師資條件、資料條件、信息條件等各方面條件都好。去年夏天,他還參加了北大歷史學系的夏令營,並因為成績優異被評為優秀營員,這説明北大也是看重他的。他基礎很不錯,我很看好他,很願意扶植他繼續發展,可是沒想到會出這樣的事。
史學奇才自殺 原因是這樣驚呆了
老師:周圍能與他交流的人不多
昨日下午,西安中學信息中心魏主任稱,省教育廳中午打來電話問情況,才知林嘉文離世。魏主任稱,林嘉文成績較好,且對秦漢史、道教、宋史等領域研究頗深,”因此,周圍能與他交流的人不多。
同學稱他林老師 曾探討自殺問題
林嘉文的同班同學張文(化名)告訴華商報記者,作為重點班的學生,林嘉文各科成績都不錯,歷史成績“出奇好”。張文説,歷史老師和林嘉文亦師亦友,有時臨近下課,還會留出幾分鐘,讓林嘉文上台講一會兒。“但他講的太學術了,同學們能聽懂的不多。”
林嘉文的初中、高中同學王力(化名)在他寫的悼念文章中説,2月23日他請了一下午病假,下午5點多才回到教室。“林嘉文見到我,高興地説:‘呀,你啥時候回來的?沒事兒吧?’我笑着説:‘多謝林老師記掛,沒事。’説完,他便揮了揮手,走了。今天(24日)上午,他沒來上學,中午便得知他已去世的消息。萬萬沒有想到,片刻寒暄竟成永別。”
“很多人不喜歡他,不喜歡他的高傲,不喜歡他的不愛打掃衞生,不喜歡他的不合羣。但這些恰恰是這個人的個性所在。”王力在文章中説,“他不打掃衞生的時候,我也會衝他發火,他就會像一個被訓斥的孩子一樣低着頭去拿笤帚掃地。”
王力在文章中提到,林嘉文曾和他探討過自殺的問題。“他坐在教室裏,常有一種感覺——高處不勝寒。他常環顧全班嘆之曰:你們都只會學習,但你們不會研究。這句話聽着刺耳,但必須要承認他的高度我們難以企及。寧默而生,不鳴而死。林嘉文就這麼走了,作為他六年的同學,我將永遠懷念。”
他曾與記者交流 比同齡人有主見
聽到林嘉文去世的消息,華商報記者倍感震驚!這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身體力行的天才少年!去年12月16日,在西安中學為他的新書《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曆新政》舉行的出版座談會上,無論是應對媒體提問,還是在座史學專家對他學術著作的褒或貶,林嘉文都應對自如,特別是對批評之語,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異樣。當時記者與林嘉文有過一番交流,與同齡人相比,他明顯成熟,也比較健談,謙虛、彬彬有禮,對歷史尤其是西夏史、宋史很狂熱。他告訴記者,他是獨子,父母都是老師,對他也很支持。彼時記者並未感受到他身上的壓力,只是在説到高考和人生的未來時,林嘉文語速慢下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安。當時的他目標遠大——國內的北大和美國的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研究系。
醫生:患有抑鬱要常與人交流
24日晚10時,西安一家醫院精神科負責人向華商報記者表示,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悲觀、絕望、煩躁,飲食習慣改變,失眠,興趣減少或注意力分散,有自殺念頭,對履行社會職責有牴觸感,有極度疲勞感,反應遲鈍或敏感等。
針對如何治療的問題,她建議,除了按時服用藥物外,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最重要。首先是做最感興趣的事,有計劃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第二是在境況不佳時,“朋友是良醫”。養成和朋友經常保持接觸的習慣,可以避免和醫治孤獨和離異感,減輕抑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