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陳煒偉)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
資料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房地產樓盤。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城鎮化率提高意味着什麼?對中國經濟有何推動作用?中國城鎮化還有多少空間?新華社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十九大代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毛有豐。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義重大。”毛有豐説,城鎮化發展有利於擴大內需,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增強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羣眾享有的公共服務水平。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國家統計局披露,2016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比重為57.35%,與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4.7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增加8116萬人,年均增加2029萬人。
與此同時,隨着户籍制度改革和解決“三個一億人”城鎮化問題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落户城鎮和辦理居住證享受了城鎮居民待遇。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1.2%,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為16.15個百分點,比2012年縮小1.1個百分點。
毛有豐介紹,在城鎮化率提高的背後,城鎮化質量也在不斷改進。城鎮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市民化制度性障礙逐步消除,城市包容性得到提高。此外,城鎮化發展不再是單一模式,各地結合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形成了一些特色城鎮化的建設模式,推動了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展望未來,我國城鎮化潛力巨大。毛有豐説,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距離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一般認為,城鎮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過程為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再考慮到目前我國城鎮化率中包括了1億左右的常住城鎮的農民工,以及城市基礎設施質量、人均擁有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等因素,我國城鎮化進程所藴含的經濟增長動力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