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再關注韓春雨撤稿事件: 説明了媒體輿論監督的價值

新華社再關注韓春雨撤稿事件: 説明了媒體輿論監督的價值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並證明了科研羣體對於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確實,這次撤稿首先證明了科學界的“自淨”機制,也説明了媒體輿論監督的價值,以及學術研究的複雜性。

  科學能夠“自淨”

  “國際科學界有‘自淨’機制”,北京大學生物學家饒毅對新華社記者表達了與安諾傑相似的觀點。

  一項研究有了數據、形成論文並通過同行評議發表,通常意味着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初步承認。但這並不是終點,論文發表後,各國同行會根據論文中的描述來重複實驗,如果不能經受這一檢驗,研究成果就會受到質疑。

  韓春雨團隊2016年5月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關於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論文就是如此。這篇論文因其所宣稱成果的重要性而引發巨大關注,各國同行紛紛跟進。但一兩個月後就出現質疑,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加埃唐·布爾焦在網上公開發文表示,他不能重複韓春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並且在與許多同行的討論中得知他們也無法重複該實驗,因此“我對NgAgo技術有嚴重的懷疑”。

  2016年11月,《自然·生物技術》就此發表“編輯部關注”。今年初又有消息説韓春雨團隊提供了新的數據,但雜誌最終認定:“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正是科學界的“自淨”機制。論文等科研記錄是科學交流的基礎,它們必須真實可靠。為了維護這一點,許多科研人員跟在“先行者”後進行沒有名利的重複驗證。正如《自然·生物技術》社論所説:“那些進行可重複性研究的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這樣的工作單調乏味,沒有資金支持,還吃力不討好。”但正是這種對真理的追求讓科學不斷前進。

  媒體可以監督

  “這顯示了論文發表後的同行評議在全天候媒體時代的重要性”,《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提到了這一事件中媒體的重要性。社論説,“這無疑是一篇中國去年被報道最多的論文”,開始時媒體大量報道原論文所宣稱的重要成果,而質疑聲出現後也很快引起媒體注意,“有關該初始報告有效性的正反兩方面的聲音開始交鋒”。顯然,媒體在這一事件中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

  饒毅也是網絡科學媒體“知識分子”的主編,在韓春雨論文發表後,“知識分子”率先報道了論文中所宣稱成果的重要性。在質疑聲出現後,“知識分子”又刊登了多篇質疑的文章,保持了客觀公正。

  “新聞的常規是很快報道事情的重要進展,科學新聞的國際標準是請多個專家讀論文後發表評論。但即使這樣有時也不能判斷其中的問題。好在對科學研究的判斷還有時間的考驗——同行的重複和驗證。”饒毅説。

  的確,新聞的時效性和科學驗證的長期性之間存在矛盾,這就要求媒體報道時理解科學驗證的特點。《自然·生物技術》社論認為:“這篇NgAgo論文也顯示了社交媒體的利與弊。顯然,這些平台對於迅速提醒廣大科學界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們也抬高了人們的預期,以為有關這篇論文的問題是直截了當,可以快速解決的。然而,關於NgAgo的各種問題是無法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能澄清的,這是有原因的。即使是簡單的實驗也需要花費數週來準備、實施、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

  定性不應倉促

  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刊登的撤稿聲明是英文,《自然》方面提供的譯文是:“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不過韓春雨團隊也表示:“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韓春雨工作的河北科技大學也聲明説,韓春雨團隊一直在進行深入的實驗研究工作。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啓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可見,雖然論文的關鍵成果不能被重複導致撤稿,但各當事方還是在以學術的方式討論這個問題,並沒有倉促定性。

  美國喬治城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吳建永説,許多科研人員都有過學術失誤,“我個人有過多次體會,自己認為百分之百對的事,實際是錯的。我沒有因為學術錯誤被捧上天,或被批得身敗名裂,都是一種幸運。”

  當然,如果最終調查證實這不是學術失誤而是學術不端,也必然會受到相應處理。就在7月27日,中國科技部、教育部、衞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會、科協等機構聯合公佈《腫瘤生物學》107篇論文撤稿事件處理結果,其中有的研究人員被認定無過錯,一些研究人員被認定不同程度存在過錯並追究責任。

  這正是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學術問題的最好體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65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社再關注韓春雨撤稿事件: 説明了媒體輿論監督的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