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又有新羣了
“一帶一路”,讓世界感受到“春意”。
曾經,古絲綢之路作為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促進了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如今,融入了全新內涵的“一帶一路”,正為現代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機遇,並不斷釋放合作共贏紅利。
貿易更加暢通
“以前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沒什麼業務,但這兩年銷售額明顯增長。”經營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等業務的中國羣升集團副總經理李志華告訴記者,一度受歐美“雙反”影響而陷入寒冬的中國光伏行業,如今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南美、中東等市場感受到了“春意”。
中新社發 牟科 攝
上述例子只是“一帶一路”促進貿易暢通的縮影。自該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積極合作,共同消除貿易壁壘。
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高達62517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中國對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6.2%,高於同期全國整體外貿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以往主打低端產品,如今沿着“一帶一路”走出國門的更多是高新技術和裝備。例如,由中企承建的印尼雅萬高鐵瓦利尼隧道工程於7月正式開工,“高鐵出海”進一步推進。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表示,未來中國還應通過雙方和多方合作共同創造培育新優勢,大力推進高端產業發展,補齊各自短板,提升貿易水平和質量,培育新的貿易合作增長點。
金融服務加碼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絲路繁忙”也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有效金融服務體系,提高資金流通便利程度,對“一帶一路”發展至關重要。
中新社記者 陳驥F 攝
在此背景下,中國與相關國家金融合作不斷升温。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金融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碼,金融大動脈日趨通暢。
談及“一帶一路”為中國金融業帶來的機遇,中銀國際CEO李彤分析稱,一方面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巨大融資需求,另一方面相關建設還將加快沿線地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中國金融機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
2008年以來,中國先後與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本幣互換協議,並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安排,指定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行。隨着人民幣逐漸被部分沿線國家和地區視作主要貿易結算貨幣,其未來有條件在區域內發揮關鍵作用。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主管周景彤評價説,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助推“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深入發展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注入了新動力。
發展形成合力
中方多次強調,“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它在為中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更多國家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增強其經濟內生動力和防範風險能力。
中新社發 耿玉和 攝
“就‘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歷程看,一些國家早已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但一直沒有邁過高收入國家門檻。”張其仔指出,在此情況下,發展已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的最大公約數。
目前,中國已與沿線多數國家建立雙邊合作機制,合作領域涉及能源、交通、金融、旅遊、基礎設施等,力圖推動各方共同發展,實現互惠互利。
在今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相關合作進一步深化,各方取得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
“一帶一路”未來如何在發展過程中更好地實現互補,形成合力?
社科院發佈的一份報告建議,中方應處理好發揮傳統優勢和培育新優勢的關係,依託本國在部分傳統產業上的優勢,進一步將其做優做大,從而繼續推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升級,為其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提供支持。
王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