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是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後的第一個節假日,在餐飲業紅紅火火加速復甦的同時,各地餐飲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通過設置提示牌、推出半份菜、鼓勵餐後打包等方式減少餐飲浪費,營造愛惜糧食、節約用餐的良好風尚。
餐飲消費環節是羣眾認為食品浪費比較嚴重的環節。如何消費而不浪費?餐飲業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供給側挖掘制止餐飲浪費的潛力。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制止餐飲浪費方面,餐廳在諸多環節都大有可為。從食材採購、儲存管理、加工製作、就餐服務到垃圾處理等各個環節,經營者都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
其實,餐飲企業自身也有節約的動力,因為節約意味着成本的下降。關鍵是,餐飲企業不僅要有“想節約”的意識,還要有“會節約”的能力。長期以來,餐飲行業的市場門檻相對較低,呈現出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水平參差不齊的行業格局。一些大型企業、連鎖企業有能力進行精細化管理,比如通過數字化對原材料進行有效管理,避免庫存積壓帶來的食材浪費。但許多中小型餐飲企業、個體餐飲經營者常常較難依靠自身力量實現餐飲生產、加工、服務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讓更多餐飲企業“會節約”,一方面,要推動企業由“小散亂”走向品牌化,提升整個餐飲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平台企業不妨出台一些制止餐飲浪費的扶持措施。比如,一家小餐廳可能無力開發商業智能系統,相關部門、協會或平台可以開發一些對餐飲企業具有普適性的管理軟件,讓中小餐飲企業接入後操作,用科學管理的方法從供給側制止餐飲浪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