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10年來刑案不捕率、不訴率從17.9%和4.9%上升至39.2%和23.5%
7月18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的第16場發佈會,介紹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進展與成效。
最高人民檢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檢察長、一級大檢察官童建明在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依法能動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主要做了五個方面工作。
▲最高人民檢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檢察長、一級大檢察官童建明
一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檢察機關始終把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使命。2013年至今年6月,批捕各類犯罪嫌疑人858萬人,起訴1490萬人。開展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起訴涉黑涉惡犯罪23萬人、“保護傘”2987人。2013年至2021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0.8萬人降至5.9萬人。針對重罪持續下降、輕罪佔比逐年上升的變化,堅決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案件不捕率、不訴率從2013年的17.9%和4.9%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9.2%和23.5%,檢察機關起訴到法院前的訴前羈押率從2013年的61.1%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7%。立足檢察職能,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大經濟領域犯罪懲治力度,2013年至今年6月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03萬人。深化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一體履職、綜合保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2021年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4萬人,比2013年增長59.3%。設立駐中國證監會檢察室,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探索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對涉企案件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的同時,督促作出合規承諾並積極整改,做實既“厚愛”又“嚴管”,防止“辦了案子,垮了廠子”,一批涉案企業脱胎換骨,走上依法合規經營軌道。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紓解人民羣眾急難愁盼。2019年全國兩會上,最高檢承諾羣眾信訪“7日內程序回覆、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到今年6月檢察機關共接收羣眾信訪316萬件,已對近95%的信訪回覆了辦理情況。深入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2018年至今年6月起訴25.6萬人。會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建立的強制報告、入職查詢制度上升為法律規定。
三是積極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根據檢察職能調整,2018年對內設機構作了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性改革,構建了四大檢察工作格局。幾年來,最高檢推行“捕訴一體”監督辦案機制,提高辦案質效;針對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紙面服刑”“提錢出獄”等問題,創新建立巡迴檢察制度,更有力維護“大牆內”的公平正義。努力做強民事檢察。注重精準監督,依法辦好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引領價值的典型案件。2013年至今年6月,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訴4.1萬件。努力做實行政檢察。對認為確有錯誤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訴1762件。結合辦理行政申訴案件,深入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已化解行政爭議2.1萬件,其中爭議10年以上的1258件。努力做好公益訴訟檢察。抓住生態環境、食藥安全等領域損害公益突出問題,加大辦案力度,2021年是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後第一年,立案16.9萬件,是2018年的1.5倍。98%的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在訴前得到有效整改,公益司法保護“中國方案”不斷完善。
四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持續鞏固深化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等改革舉措。堅持以科學管理促司法責任落實,針對不少案件程序一再反覆、增加羣眾訴累,建立“案-件比”質效評價指標,督促檢察官從辦案第一環節就求極致。2020年至2021年共壓減86.4萬個空轉程序。“案-件比”指標體系也被形象地比喻為衡量司法辦案質效的“綠色GDP”。
五是持之以恆加強自身建設,夯實檢察工作長遠發展根基。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紮實開展檢察隊伍教育整頓,深化政治與業務融合培訓,改進檢察人員考核機制,促進一體提升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為營造風清氣正的司法環境,抓住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這個“小切口”,像擰螺絲釘一樣逐步擰緊,努力做好防治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的“大文章”。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