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被西方密不透風的金融制裁逼到“牆角”的俄羅斯,開始採取措施進行反制。相關專家8日在接受採訪時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雖然不確定俄羅斯反制措施的具體效果,但確定的是,西方國家對作為資源大國的俄羅斯實施史無前例的制裁,正將疫情後恢復中的全球經濟再次拖入泥淖。
俄羅斯用“盧布結算”回應西方制裁但尚未選擇違約
俄羅斯的反擊從金融措施開始,即使用盧布對外匯債務進行償付。根據俄羅斯衞星網7日的報道,俄羅斯政府對外公佈了“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其中包括歐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士、日本、韓國等事前已展開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國家和地區。
這份名單是5日俄羅斯總統令“關於履行對某些外國債權人義務的臨時程序”的一部分,這條法令允許俄羅斯國家、企業和個人以盧布支付不友好國家名單中的外國債權人,以避免在受到資本管制的情況下違約,適用於每月1000萬盧布以上(或等值外幣)的轉賬。
債券市場專家、長城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吳金鐸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俄羅斯所採取的措施是對西方金融制裁的一種反制裁。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認為,允許用盧布向外國投資者償還款項對克里姆林宮而言是一個轉變。此前,克里姆林宮已禁止向國外轉移外匯,以報復西方國家的制裁。
吳金鐸表示,在西方制裁之前,俄羅斯盧布可以自由兑換為美元或者歐元,以供俄羅斯境內的債務人向海外債權人支付。但現在,俄羅斯海外外匯儲備被凍結,俄羅斯銀行被移出SWIFT,盧布無法順暢實現外幣兑換和對外支付。
吳金鐸分析説,俄羅斯可以在外匯資產中選擇人民幣或者新加坡元等對外支付,再換算成美元支付給債權人。但是俄羅斯沒有選擇這樣,而是規定用盧布結算。因此,這可以被看作是對西方的一種金融反制裁。
使用盧布支付外匯債務,將使俄羅斯的海外債權人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衝擊,以及非常不確定的匯率風險敞口。彭博彙總的數據顯示,俄羅斯的美元債券餘額大約330億美元。吳金鐸表示,“俄羅斯的國外債權人中,有個人,也有企業,也有機構投資者。盧布匯率不穩定,一旦大幅貶值,或者無法兑換,對於他們而言就意味着其手中的盧布就可能是一堆‘廢紙’。但好處是,盧布一旦觸底反彈,他們就又賺到了。”
因為俄烏局勢日益緊張,國際評級機構大幅下調了俄羅斯主權信用評級,穆迪公司週日將俄羅斯的長期發行人和高級無擔保債務評級進一步下調。吳金鐸認為,“這隱含的評級基本屬於‘垃圾債’了,這大大增加了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
按吳金鐸的分析,一國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整成為“垃圾債”,則該國以外幣計價的債務負擔急劇上升,極有可能造成該國資不抵債。這種情況下,該國往往會選擇債務違約。除此之外,企業或者個人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外幣計價的債務負擔大幅增加,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違約。
不過據彭博社報道,俄羅斯國有石油生產商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國有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都持有即將到期的美元債券,前者的20億美元債券將於本週日到期,後者的13億美元債券將於週一到期。彭博社早些時候報道稱,後者已經在支付這筆款項。
吳金鐸表示,但按目前的情況下,俄羅斯沒有主動違約,“這對國際金融市場起着正向作用,但是未來局面會不會進一步惡化,還要進一步觀察。”
授權國內企業免費使用外國專利反擊西方 專家:具體影響應根據領域和時限來判斷
對西方國家進行反制裁,俄羅斯開闢了另一條思路。根據《俄羅斯公報》消息,當地時間7日,俄羅斯政府修改了法律中關於專利賠償金的規定。根據新的規定,如果專利持有人來自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其發明、實用新型或工業設計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使用,則所需支付的賠償金額為生產和銷售商品、完成工作和提供服務的實際收益的0%,即無需為非授權使用專利做出任何賠償。
目前公開信息中尚無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內容,因此無從判斷專利修改所涉及的領域以及時限,因此其所產生的影響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國內一位不具名的知識產權界專家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專利免費授權在極少數特殊情況下是被允許的,例如瘟疫流行期間對藥物的相關規定。如果俄羅斯對專利的修改力度比較大,可被視為對西方制裁比較強硬的一種回擊。但具體情況要根據更為翔實的信息來進行判斷。另一位專家則表示,如果大範圍內授權國內企業免費使用外國專利,或許可被視為西方對俄羅斯進行技術禁運的一種反制。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則認為,這則消息是俄羅斯對西方一些軟件公司退出市場做出的反應。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採取的是一種短期的臨時反制,其影響不會太大。但如果專利免費許可的範圍比較大,影響就會比較大。他説,“印度因為特殊原因,對一些藥品進行強制許可,一直受到詬病。如果俄羅斯把專利免費許可擴大到藥品,以俄羅斯的技術能力,產生的影響將比較深遠。俄羅斯肯定會慎重對待。”
根據目前的信息,張弘認為,俄羅斯的反應更像是對西方高科技公司的一個反擊,是應對西方對俄羅斯進行技術封鎖和制裁的反應,整體上表現為俄羅斯面對西方國家的一種外交姿態。
“北溪一號”若成俄反制手段,“歐洲下一個冬季或將陷入困境”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切斷“北溪一號”管道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也成為反制西方的選項。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週一表示,俄羅斯可能會切斷通過“北溪一號”管道向德國輸送的天然氣,但尚未做出這樣的決定。他在發表電視講話時表示,“針對歐洲因能源危機(對俄羅斯)的無端指責,以及對‘北溪二號’實施的禁令,我們有權採取相應決定,對‘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實施天然氣禁運。”
德國總理朔爾茨週一表示,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對歐洲經濟至關重要,約40%的歐盟天然氣進口和四分之一的石油來自俄羅斯。德國在化石燃料方面依賴俄羅斯尤甚,根據德國聯邦經濟部數據,俄羅斯天然氣佔德國天然氣總進口量約55%,煤炭佔50%,原油進口為35%左右。
週一時因市場擔心俄羅斯供應中斷,歐洲天然氣價格瘋狂波動,一度飆升近80%。
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使其在對俄羅斯的制裁抉擇上顯得患得患失。俄羅斯衞星通訊社8日的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市郊的普瓦西與選民見面時説,如果俄羅斯決定停止對歐洲供應天然氣,歐洲下一個冬季將陷入困境。
據法新社報道,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遠離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是“正確的事情”,但必須是“一步一步”的過程。“我們必須確保有替代供應。荷蘭首相馬克•呂特説:“痛苦的現實是,我們仍然非常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他警告稱,在沒有現成替代能源的情況下切斷俄羅斯能源進口,可能會給歐洲經濟體“帶來難以控制的風險”。
雙方的政策選擇膠着在歐盟主動切割俄羅斯的能源,還是俄羅斯發起反擊阻斷北溪管道。在俄羅斯釋放相關信息的時候,歐盟也在做最壞的打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報道説,聯盟將於本週達成一致,逐漸取消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石油以及煤炭。歐盟官員表示正在制定計劃,可能使歐盟今年從俄羅斯的進口需求減少近80%。
2014年以來俄羅斯共受到5532項制裁,全球經濟有陷入衰退的風險
全球市場機構正在擔心持續不斷經濟制裁,將導致全球陷入比通脹更可怕的滯脹中。
俄烏衝突以來,西方在制裁俄羅斯上不斷加大砝碼。根據制裁跟蹤平台Castellum.AI的統計,截至7日,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共計受到5532項制裁,遠超其後的伊朗、敍利亞和朝鮮。俄羅斯也成為近年來受制裁最多的國家,對俄羅斯施加制裁最多的是美國、加拿大、歐盟。
作為全球主要的經濟體,同時做為全球重要的資源出口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正導致全球金融市場處於一片混亂。大宗商品不斷上漲,油氣以及相關金屬陸續創造幾年來的新高,不但助推了全球通脹水平,而且有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中。
彭博社報道説,全球經濟面臨越來越高的滯脹甚至是衰退風險。報道説,在西方國家層層加碼制裁俄羅斯的過程中,疫情尚未結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了重蹈1970年代通膨加快上升而需求疲弱的風險,即經濟是否在通脹的情況下陷入衰退。依靠俄羅斯滿足約40%天然氣需求的歐洲尤其面臨風險,美國和亞洲也都無法倖免。
巴克萊和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均將全球經濟增速下調了1個百分點,通脹水平則上調1個百分點。他們預測,若通過烏克蘭的天然氣運輸被切斷,可能會使歐元區GDP損失1%,俄羅斯天然氣完全斷供將意味着歐元區GDP損失2.2%;俄羅斯對美國和歐洲每日430萬桶的石油出口完全中斷,將使全球GDP損失3個百分點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