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是第七個“全民國家教育日”,為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實施1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簡稱《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頒佈實施30週年,提升海關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營造全民知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圍,上海海關結合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展2022年國門生物安全線上普法活動。
圖説:黃浦海關對進境實驗豬實施隔離檢疫監管,切實保障生物醫藥產業需求 上海海關供圖(下同)
國門生物安全“雲”普法
“沒想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竟然這麼大,還好有海關進行動植物檢疫,不然我們的藍天綠水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今天這個科普讓我對國門生物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平時總認為生物安全這種東西很高大上,跟我們老百姓沒什麼關係,看了這個講座才知道國門生物安全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4月15日,由上海海關組織拍攝的《國門生物安全講座——阻擊生物入侵》《國門生物安全講座——輸入性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兩部宣傳視頻在上海海關12360平台一經投放,迅速獲得了社會大眾的廣泛好評與熱烈反響。
“大家看圖片上的這棵松樹,如火燒一樣,已完全枯死;再放眼整片松林,不再是鬱鬱葱葱,已是焦枯一片,這就是典型的被松材線蟲感染的症狀,被感染的病樹將整株乾枯死亡、最終腐爛。”從生物多樣性講到外來生物入侵,從國門生物安全引出進出境動植物檢疫,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葉軍研究員結合大量案例深入淺出地向民眾科普生物入侵帶來的各種危害。紅火蟻所到之處一片肅殺。加拿大一枝黃花搶佔綠地,侵蝕良田,危害生態環境;外表精美絕倫的小蟲子,竟然是水果的最大殺手……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讓觀眾們印象深刻之餘,也明白“美麗中國 從我做起”、“維護國門生物安全靠大家”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
圖説:龍吳海關對一批進口松木板材進行查驗,重點對疑似蟲蛀孔部位進行剖檢,排除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風險
如果説生物入侵嚴重危害着我國的藍天綠水,那麼病媒生物則更加直接地威脅着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病媒生物不僅可以直接通過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響或危害我們正常生活,更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一系列的重要傳染病,比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就屬於病媒生物性傳染病。”通過各種實例,浦東機場海關關員鄧耀華展示了病媒生物的常見類別與危害,淺顯易懂地介紹了海關如何在口岸實施病媒生物監測和控制。
學法用法相聚“雲”端
無論是堅守一線的海關關員,還是居家辦公的工作人員,共同守候在“雲”端學法用法,先後開展25場次2199人次“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活動。通過積極參加中國普法網,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有獎競答活動,形成人人蔘與、提高法治意識的良好氛圍。
“下面,小編帶你走進國門第一道防線,看看上海海關是如何防範外來物種入侵,將外來物種攔截在國門之外。”“法治上海”作為上海市法治文化宣傳陣地,本身受眾廣泛、覆蓋面廣、影響力大。金山葵種子、飽食桑屬塊根、紅果蒲公英種子等海關執法截獲物的案例,通過微信貼的形式,向上海市民以案釋法,走進案例場景,分析法律規定,直觀地宣傳了《生物安全法》實施一年來的執法成效。
三十年把關服務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
2022年是《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頒佈實施的第30週年,從它誕生之日起,我國動植物檢疫逐漸納入法治化、規範化管理的軌道,不僅廣泛增強了民眾的動植物疫情防控意識和法治觀念,更是奠定了我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事業長遠發展的牢固基石。
30年來,立足世界最大口岸和維護開放安全的“第一線”,上海海關嚴格執法把關、優化監管服務,以《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為準繩,通過一系列智能化監管設備與創新舉措,不斷提升貿易渠道動植物檢驗效率與非貿渠道的查獲效能,有效防範國門生物安全風險。
上海洋山口岸採用的“進境水果冷處理大數據智能比對應用”能夠實現探針數據“秒讀”,縮減水果查驗時長15%以上;上海海關牽頭建立的信息化系統覆蓋國內300餘個海關機構、近3000家糧食加工存放企業,實現對進境糧食全流程監管;洋山海關在口岸初篩工作室配置國際領先的全維有害生物智能鑑別設備、有害生物遠程鑑定系統及松材線蟲快速篩查等設施設備……這些只是上海口岸築牢國門生物安全具體舉措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上海海關着力於社會共治共建,打造“一體兩線三階四翼”的進階式國門生物安全實訓點,承辦全國首個設在自然博物館的國門生物安全展,在各類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堅持詮釋維護國門生物安全的重要意義。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 通訊員 李薇 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