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現實版人民的名義 內幕遭扒令人震驚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綜合

  現實版人民的名義,內幕遭扒令人震驚。據報道,反腐題材劇《人民的名義》近日播出到了10集左右,其逐步揭開的精彩而深刻的劇情,讓這部“極現實主義劇”以摧枯拉朽之勢贏得了中國各階層觀眾的喜愛,其收視、點擊率排行全線佔據各大排行榜首位,而關於這部劇的熱評更是橫掃各類媒體渠道。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部劇掀起了全民甚至舉國熱浪呢?記者總結如下,試與觀眾共分享。

現實版人民的名義 內幕遭扒令人震驚

  最赤裸的面對:貪腐現狀觸目驚心

  最温暖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

  《人民的名義》是打着“10年後反腐劇重返熒屏”的重磅旗號登上湖南衞視的,本來觀眾以為這部劇形態和觸及點處處“敏感”,會像多年前的同類劇那樣“雷聲大,雨點小”,或者“不痛不癢”,然而,讓廣大觀眾驚訝的是——本劇對於反腐現狀大尺度、深層次的描繪,可謂是前無“古人”,創下中國電視史紀錄。


  電視劇開篇即是某市副市長潛逃國外,其狀倉惶;接着是北京小官鉅貪被抓——2個多億的鈔票牆反襯出他的形容猥瑣。這些展現當代“反腐力度”的情節還只是開端,很快官商勾結貪腐、撞死反貪局局長、舉報者時刻有生命危機等一系列劇情,或者説赤裸裸的黑色現實,都被一一無情地揭開,很多觀眾看後驚歎“讓人觸目驚心”。不過,如果你以為這部劇只是展現“抓貪”的強情節,那就小看了該劇。周梅森編劇和李路導演,在本劇的創作主旨上體現出了非凡的精神高度和創作者的社會責任感。本劇透過對“貪腐”的步步緊逼和對官員墮落的揭露,直切“黨和人民的關係”這個最核心問題。劇中驚人的台詞不斷蹦出,例如,“黨風政風,包括社會風氣,是該變一變了,再不變,老百姓要罵娘了”;“現在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幹部。再不管,黨就完了,國家就毀了”;“現在老百姓對幹部的感覺就是無官不貪,再不刮骨治療,再不反腐,咱們黨和政府的形象就要敗壞完了”……這些犀利、鋭利的台詞令人心驚肉跳,但它們卻異常真實,且並非説教與洗腦式的,其透出的敢於直面社會焦點問題的懇切、真摯的創作態度,着實觸動着每一位普通觀眾,讓人產生強烈共鳴。早前,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毛羽司長就説出了每一位觀眾的觀劇心聲,他説,“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現實版人民的名義 內幕遭扒令人震驚

  最犀利的曝光:全社會的歪風邪氣

  最深刻的揭露:清除“兩面人”的照妖鏡

  如上所述,在警示社會、反思時代這個層面,《人民的名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而與此同時,作為一部藝術作品,《人民的名義》真正讓普通觀眾津津樂道,甚至看得拍案而起的原因,是劇中展現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它犀利地發掘、揭露了不同階層,尤其是官場商場中的各色“人性”,深層次地觸及到了當代中國的“國民性”,這些都是極為罕見的。


  很多觀眾反映,劇中最好看的是省級、市級領導的各式會議。這些會議上,由張豐毅、吳剛、張志堅、許亞軍、白志迪等一批戲骨扮演的漢東省或京州市政府的各級領導幹部,他們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是在某一個特定點上——權力、利益之間的對決、較量或者平衡。藝術家們的表演火花四濺,讓人歎為觀止。導演李路就曾表示,“沒有任何其他題材的作品,能比這種題材挖掘人性挖掘的更深,沒有人天生是貪官,人都有兩面性和複雜性,那是什麼樣的慾望、契機、事件促使他們走向了深淵,這是我想去探討的。”

現實版人民的名義 內幕遭扒令人震驚

  本劇在展現整個“社會風氣”和“國民性”上,也卓有成效。例如劇中嘲弄了想上位的“馬屁精”去領導家“哭墳”的醜態;展現了新領導上任後一班人“轉山頭”的投機行為;揭示了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不作為”人士……“羣像式”地展現了社會上各類烏七八糟的人和事,讓觀眾想起自己的單位、自己身邊的人。可以説,《人民的名義》是當代中國各色人等的“人性”集中展現平台,是時代下國民性的深刻反映。有評論認為,《人民的名義》是識破“兩面人”,清除“兩面派”,去偽存真的“照妖鏡”。而讓人讚賞的是,主創也在劇作中試着開了“治病救人”和“扶正祛邪”的治本良方。至於這“良方”是什麼,雖難以三言兩語概括之,但觀眾是完全能夠感受到,劇中讓光明驅散了黑暗、讓真善美戰勝了假惡醜,美好、希望、夢想就在我們身邊或者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