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指導員餘海龍帶兵:開通官兵親屬微信羣

  85後指導員餘海龍的帶兵新“玩”法

  8月27日,六班班長李鵬超收到了指導員餘海龍送的禮物――一個水晶桌擺,上面刻着“黃繼光傳人”五個字。李鵬超今年提幹,馬上要去軍校讀書,餘海龍定製這個禮物頗花了點心思。餘海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的用意是鼓勵李鵬超,“不要忘了你是從黃繼光連出去的”。

85後指導員餘海龍帶兵:開通官兵親屬微信羣

  訓練中的餘海龍。攝影/萬全

  方臉盤,皮膚黝黑,個子不高,講話到高興處會咧起嘴來傻笑,眼睛眯成一條縫。32歲的餘海龍看上去和鄰家大哥沒什麼區別。

  作為空降兵某旅二營六連――“黃繼光連”第37任政治指導員。餘海龍獲獎無數,比如空軍的“優秀基層主官標兵”、和連長劉乙黃鵪郎系摹耙歡院彌鞴佟保空降兵某軍的“軍人好樣子”先進典型,還立過兩次三等功。而他覺得最大的榮譽是,2014年10月,他作為空軍唯一基層代表參加古田全軍政工會,當面接受領袖的教誨。

  對英雄連的指導員來説,做得好是理所當然,做不好就是砸了英雄的招牌。餘海龍説,頂着這樣的壓力,他逼着自己搞了不少創新,比如搞家屬微信羣,拍微電影,拍MV,“蹭熱點”講歷史,戰士們説,指導員特懂95後年輕人的心思,搞了很多“接地氣”的玩法,而且玩得不錯。

  把戰士的家人都拉進一個微信羣

  餘海龍在空降兵部隊第一個開通了“英雄連的故事”官兵親屬微信羣,把六連官兵的家屬都拉入羣裏。

  餘海龍告訴記者,他和戰士易敏母親的一通電話,讓他有了這個想法。

  易敏出身單親家庭,和母親感情深厚。2014年底的一天,餘海龍看到易敏的桌子上放着一大瓶泡菜,是易敏的母親從老家寄來的,瓶身上寫着一行字――“母親對兒子的思念”。

  餘海龍看着泡菜,想起此前易敏提出過想休假回家,看望母親,但是由於名額限制等原因無法成行,心裏有些難過。下午,餘海龍和易敏的母親通了電話,聊易敏在部隊的變化、生活的點滴,希望她能給兒子更多的鼓勵。臨掛電話前,易敏的母親提出加一下餘海龍的微信,便於更多的瞭解易敏的成長曆程,以此緩解對兒子的思念。

  餘海龍説,易敏母親的話提醒了他,渴望看到兒子成長的不止易媽媽一個,何不乾脆建一個羣?於是,他把連隊戰士的家人都拉進一個微信羣,取名“英雄連的故事”,不時在羣內分享官兵日常訓練、生活的點滴故事,分享連隊取得的成績,如果戰士有什麼思想問題,也會在羣裏和家屬共同探討。

  後來,易敏的母親在微信羣裏發言,“你們跳傘的時候,我在新聞裏看到了,雖然看不清哪個是你,但我知道其中一個就是你。媽媽為你感到自豪和驕傲”。

  8月27日,戰士楊鵬鑫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他剛入伍時,比較胖,體能不好,有一次連隊去野外駐訓,強度較大,他有些吃不消。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他本來想着能休息一下,結果連隊卻跑到一個户外的靶場進行障礙訓練,地上鋪着沙袋、輪胎,“來回一趟600米,很累”,來來回回的人都一身泥。他當時很委屈,“好端端的搞這個,自討苦吃”。

  輪到楊鵬鑫時,他一方面體力不支,一方面深感委屈,“拖着個沙袋,連走帶爬的,一邊走,一邊哭”,雖然最終咬着牙完成了,但時間上和其他戰友存在差距。當時餘海龍雖然鼓勵了他,但他“有點聽不進去”。

  沒想到,當天晚上,連隊例行放電影時,餘海龍説要先播放一個小視頻。視頻裏出現了楊鵬鑫的母親,她對楊鵬鑫説,你們指導員經常在微信上跟我聊天,還發你訓練的小視頻給我,説你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進步非常大,看到你的成長我非常欣慰。

  楊鵬鑫一下子説不出話來,他告訴記者,自己入伍前在家裏不太聽話,家人讓他當兵也是希望他能在部隊有所改變。他看着視頻裏的母親,想想自己入伍以後的變化和進步,“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克服困難,更好地鍛鍊成長”。

  “接地氣”與“蹭熱點”

  8月27日上午,“黃繼光連”的會議室裏有點“火藥味兒”。官兵們正在開一場懇談會,主題是“改革轉型面前,我們應該怎麼辦?”會議由余海龍主持。

  討論最激烈的話題是本輪軍改可能會帶來的人員調整分流問題。有位戰士説,自己即將退伍,不想改變崗位,但立即有戰士用空軍無人機操縱員、“時代楷模”李浩服從組織安排、五次轉變隸屬團隊的事例來反駁他;還有人覺得在“黃繼光連”當兵是一種榮譽,被分流到別的單位會“很沒面子”,但有人就提出,黃繼光連的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走到哪裏,就要把英雄的優良傳統帶到哪裏;有人擔心連隊骨幹被分流走,造成青黃不接,有人就説,只要連隊充分信任,肯壓擔子,骨幹可以再培養。

  懇談會上,各方的爭論很激烈。餘海龍話不多,只是引導更多的官兵發言。會後他告訴記者,懇談會的目的是通過適當引導,讓官兵們通過觀點的碰撞,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困惑越辯越少,真理越辯越明”,比單向灌輸更為有效。

  連長劉宜擔每逢重點時節或出現熱點問題,全連上下就會組織懇談辨析會,大夥兒一起討論。今年以來,他們已經圍繞着“一帶一路”、“精準扶貧”,甚至對遊戲“王者榮耀”的看法展開過討論。

  餘海龍不止一次感慨,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一味的説教,會很枯燥乏味,要想讓戰士們信服,必須要“接地氣,還得花樣翻新。

  這兩年,他帶着戰士們搞了很多“接地氣”的玩法。他們拍電影,拍MV,《渴望光榮》、《模範的連隊,英雄的傳人》等原創MV推出後,網絡點擊率達到數百萬次,歌曲《寫封信給黃繼光》還拿了全軍第九屆戰士文藝獎一等獎。

  餘海龍還喜歡“蹭熱點”。今年,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火了以後,餘海龍講了一課《從詩詞大會感受文化自信》,為大家講授文化與文化自信的內在關係。一堂課下來,還有戰士意猶未盡,追到餘海龍房間去繼續討論。

  點名“黃繼光”,全連喊“到”

  餘海龍所在的空降兵某旅二營六連是一個有着英雄傳統的連隊。1941年4月,連隊組建於河北省贊皇縣,先後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的英雄事蹟讓六連“一戰成名”。

  在和平建設年代,六連曾完成抗洪搶險、抗震救災、聯合軍演、國慶閲兵等30多項重大任務,先後被授予“空降兵模範六連”、“抗洪搶險先鋒連”和“黃繼光英雄連”榮譽稱號。2013年8月21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授予該連“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號。

  餘海龍作為政治指導員,捍衞連隊的英雄傳統就成了義不容辭的責任。每當新幹部報到,新兵下連,他都會帶着他們履行連隊迎新慣例:參觀連隊榮譽室,瞻仰黃繼光銅像,在連譜上簽名,學唱黃繼光之歌,觀看電影《上甘嶺》等。另外,連隊還多年保持一個習慣,每次早晚點名,連長喊“黃繼光”,全連官兵集體答“到”。

  黃繼光生前所在班――六班副班長程強告訴記者,他們至今在宿舍內保留黃繼光老班長的牀鋪,牀頭掛着老班長的畫像。每天晚上有專人把老班長的被子打開,第二天早晨再疊得整整齊齊。而睡在老班長的上鋪更是一種榮譽。

  為了捍衞黃繼光連的名譽,向來好脾氣的餘海龍還和人“黑過臉”。2014年,剛到六連任職不久,餘海龍接待地方人員參觀連隊榮譽室,有人私下問他,“黃繼光堵槍眼是不是真的?”餘海龍一下子沉了臉,當面呵斥對方,“你的問題是對英雄的侮辱!”

  後來,餘海龍又在網絡上看到了類似的詆譭抹黑,他決定做點什麼。三年來,餘海龍先後邀請齊潤庭、李繼德、萬福來等多位曾與黃繼光並肩作戰的老英雄,以及黃繼光的家人來到連隊做報告。

  餘海龍記得,2015年5月,黃繼光生前戰友、80多歲的李繼德老人專程從山東淄博老家趕到連隊,給官兵們展示身上的彈孔,講述當年目睹黃繼光犧牲的場景。當他走到黃繼光的牀鋪前,抱着老班長的被子泣不成聲時,在場的官兵也都落淚了。

  新兵入連先吃憶苦思甜飯

  六連的另一個傳統是,每當新兵入連,餘海龍都會帶領大家吃憶苦思甜飯,所謂“憶苦思甜飯”,就是幹炒麪粉,凍土豆,“跟當年上甘嶺戰役時吃的一樣”。餘海龍告訴記者,上甘嶺戰役時缺水缺糧,且氣温極低,戰士們一把雪一把炒麪,土豆也都凍成了冰疙瘩。

  餘海龍説,每次戰士們吃憶苦思甜飯時都是齜牙咧嘴,“因為真的是很難吃”。但是當他講完了過去老前輩們的經歷,大家就會多幾分敬畏。

  去年湖南衞視“真正男子漢”節目到六連拍攝時,餘海龍還帶着一幫明星吃了頓憶苦思甜飯,“一開始他們覺得是鬧着玩,很不認真”,“有的人吃了一大口炒麪,結果猛咳嗽,眼淚都嗆出來了。”餘海龍告訴他們,我們現在吃的還是精製麪粉,當年的老前輩們吃的更粗糙,他們當年在戰場上就是這麼過來的,話音一落,“桌子上就安靜了。”

  除了憶苦思甜飯,還有講述“一個蘋果的故事”,八個志願軍戰士傳吃一個蘋果,傳了一圈,蘋果還剩下大半個。講完故事以後,拿一個蘋果大家傳着吃。餘海龍説,不要小看這些教育形式,只要戰士們記在心裏,指不定就在哪項具體任務中體現出來。

  他記得2015年連隊在朱日和草原參加訓練任務,補給條件差,一個車廂坐着20多個人,只有半瓶水。大家實在渴的受不了了,輪流喝這半瓶水,“都是95後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嬌生慣養”,沒想到,大家輪了一圈,沒有任何一個人捨得把水喝完。

  “地震男孩”比武失利睡黃繼光上鋪反省

  連隊的戰士們基本都是90後,以95後居多。餘海龍説,這些孩子們“主意大得很”,自主意識強,之前有一次連隊做保密檢查,要查看戰士的手機,有個小戰士翻出法律條文來,“説你這是侵犯我的隱私權。”

  8月27日,餘海龍告訴記者,現在這代人和以前的老兵不一樣,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的灌輸和強制,要“把工作做到人心裏去”。

  1996年出生的程強是六連的“名人”。2008年汶川地震,程強的老傢什邡市是重災區,當時開展抗災搶險工作,空降兵部隊正好對口什邡市。程強告訴新京報記者,將近100天時間裏,還在上小學的他看着空降兵部隊“把我同學從廢墟里救出來”,“把危房都推倒,防止二次垮塌”。這些頭盔上寫着“空降”二字的戰士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部隊要撤離的當天,學校老師組織大家送行,他舉着一塊橫幅,上面寫着,“長大我當空降兵”。沒想到幾年後,2013年9月,年滿18歲的他參軍入伍後,正好來到了空降兵部隊,並且有幸進入了當初去他家鄉搶險的黃繼光連。多家媒體報道後,“地震男孩”程強成了網絡紅人。

  入伍後一直比較順利,還參加了預提士官集訓,程強一時感到有些飄飄然。兩年前,程強要參加師裏比武,餘海龍要求他負重訓練,到了考核時把負重物取下來,就會很輕鬆。但程強覺得自己成績已經很好,不用多此一舉,沒想到最終比賽時輸給了別人。

  餘海龍沒有批評程強,反而安排他睡黃繼光老班長的上鋪。按連裏的規矩,只有訓練最好的“兵王”才有資格睡這個位置。程強説,睡上去的頭幾天,自己都是很晚才能睡着,想着自己作為黃繼光所在班級的一員,不僅沒有拿到榮譽,反而給班級抹黑,現在有什麼顏面睡在老班長的上鋪?

  他認識到自己輕敵大意的問題,之後再不敢懈怠,成績很快就上去了。程強説,黃繼光連的訓練標準比別的連隊更高,“我們打靶45環以上屬於良好,其他單位40環以上就是良好,跑5公里,我們21分鐘是合格,其他單位是良好。”

  既當“筆桿子”也做“槍桿子”

  作為一名政治指導員,餘海龍説,在英雄連這麼優秀的團隊裏,還有太多值得自己學習的人。

  他記得2014年3月份,他剛剛調來六連工作,有一天感冒了,跟連長劉儀爰儺菹⒁惶臁5攪酥形綺慷友盜坊乩矗他看到連隊年齡最大的士官姜生武腳腫了,正在往腳腕上抹紅花油。

  餘海龍一下子“羞愧極了”,連隊資格最老的兵還這樣堅持訓練,自己這點小毛病算什麼,“下午我就去訓練場訓練去了”。

  餘海龍説,習主席説過,軍隊首先是一個戰鬥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政治指導員是“筆桿子”,但他還想練硬“槍桿子”。連長劉腋嫠嘸欽擼前段時間部隊組織“四會”教練員評比,其他單位派出的大多是軍事訓練方面的骨幹,比如營長連長、訓練尖子,結果卻是身為政治指導員的餘海龍斬獲第一,“讓人刮目相看”。

  成為一名軍人是餘海龍的初心。餘海龍告訴記者,他從小有個軍人情結,喜歡看軍事節目,親友鄰里家的孩子考了軍校,“我就很嚮往”。父親有時聊到誰家孩子當兵了,人家家長很自豪,言語裏充滿羨慕。“我當時就想,要讓我父親和別人談起來時也要有這種自豪感。”

  現在父親自豪嗎?面對記者的問題,餘海龍不好意思的笑了,“他挺自豪的。”

  新京報記者 王婧t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76 字。

轉載請註明: 85後指導員餘海龍帶兵:開通官兵親屬微信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