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野心逐漸暴露,中國需做好兩手準備
印度經濟總量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軍事也不是中國的對手。但印度一直懷有強烈的、根植於其戰略文化的大國抱負。這種抱負既有其受種姓制度影響、認為自身在國際等級體系中居於最高層的因素,也有其認為印度教藴藏着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印度可以成為"世界導師"(World Guru)的認知。印度又是中國搬不走的鄰居,因此必須認真研究與對待印度。
(1)需做好印度與中國開戰的準備
印度的軍費開支僅為中國的四分之一,其軍事工業與中國更是無法相比。解放軍又在地理上佔據絕對優勢,可以居高臨下打擊印軍。按理説,印度不應該主動挑起必定要輸的戰爭。但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因此就存在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民調顯示,認為"印度應該就邊界問題對華開戰"的比例高達59?持否定態度的為34?認為"印度能夠在軍事上擊敗中國的佔72?認為印度無法戰勝中國的僅佔9?0026#34;。
印度人哪來的自信?一方面,他們人認為,印度可以從全世界購買到最先進的武器,因此印軍的武器比解放軍的更先進。例如,印度人認為,不具有隱身的法國陣風戰機,比具有隱身性能的殲-20還厲害。這就像認為一個瞎子能夠打敗一個明眼人一樣荒唐,但把牛屎牛尿當作可以戰勝新冠病毒的印度人就是這麼認為的,你能咋地?
印度人之所以認為中印再次開戰印軍一定贏,還與中印邊境地理有關。中方一側處於高原,由於自然環境惡劣,因此人煙稀少不適宜屯兵,而且補給線特別長。而印方一側,地勢較低氣温稍高,人口密度較大更適宜於屯兵,且補給線較短。因此,印度在中印邊境部署了幾倍於解放軍的部隊,在人數上佔據了優勢。
當然,印軍應該不會也這麼糊塗,認識不到開戰必敗。但架不住印度民族主義強大的壓力,迫使印軍貿然與解放軍開戰。
據印媒報道: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將軍根據部署,要求"三軍部隊約束所有和平時期的活動,並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報道稱,據悉,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已被要求部署在東拉達克,在那裏,印軍與解放軍在高格拉温泉和班公湖兩岸對峙。印度海軍陸戰隊將與印度特種部隊一道部署,以便在極地沙漠條件下,適應高風寒和大雪的經驗。
印媒的報道説,已部署的部隊正在等待最後一批極地冬裝和麪罩,預計將於11月的第一週從美國陸軍儲備物資中運抵。報道引述印軍高級軍事指揮官的話説,拉瓦特將軍"已向所有三個軍種明確表示",現在是"非正常"時期,已在拉達克1597公里的實際控制線(LAC)部署了部隊、火炮和坦克,因此,"必須遏制所有和平時期的活動"。南部地區的一名官員説:"由於東拉達克的局勢隨時可能惡化,一旦發生事故,武裝部隊必須做好應對任何情況的準備。
中印開戰解放軍必將痛痛快快地再次教訓印軍。但中國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同時,在政治上卻輸了。當然不是輸給了印度,而是輸給了美國。印度目前並非中國主要戰略對手,中國如果被印度這條賴皮狗纏上,將在對抗美國的壓力上非常被動。中國在中印邊境佔據地理優勢,但印度卻在印度洋佔據絕對地理優勢。
印媒的報道稱,印度海軍已經把重點放在安達曼島-尼科巴島,以監測中國軍艦在印度洋的活動。印度的拉克迪羣島和安達曼-尼科巴島鏈是印度國家海洋安全的關鍵,因為它們可支配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從波斯灣到馬六甲海峽。
對於發展大國印度來説,與中國"管控風險的競爭"是最符合其利益的。但加勒萬河谷衝突和班公湖南岸鳴槍事件表明,印度政府的競爭或者冒進藴藏着巨大的失控風險,戰術上的冒險有可能帶來戰略上的風險。近期,印度在安全上的對華防範、經濟上的對華限制以及負面的民間輿論,都意味着中印關係將面臨巨大的波動和不確定性,反過來也將牽制印度對外政策的推行。
對於印軍的動向我們需要時刻關注,在爭取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做好與印度開戰的準備。如果因準備不足輸掉與印度的局部戰爭,就會極大助長印度民族主義狂熱,印度就更難對付了。
當然,我認為,印軍宣稱"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並不意味着一定要與解放軍開戰。印度此舉很可能有更大的野心,這就是承接美國和西方的產業鏈轉移。
(2)需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我認為,印度不顧疫情與中國對抗,很大程度上是想向美國送上投名狀,承接美國和西方的產業轉移。
美國鷹派絕對是想與中國脱鈎的,但美國經濟與中國脱鈎,美國逼迫其他盟友與中國脱鈎,必須找到一個下家,承接中國的生產製造能力。印度擁有與中國類似的人口規模,雖然人口素質不高,但依舊是美國的首選。
產業鏈重塑方面,美國鼓動建立美日印澳為主的對華產業脱鈎的"經濟繁榮網絡"。日印澳則於9月1日舉行部長級會議加強合作、提高產業鏈韌性,四國就加強產業鏈合作達成共識。顯然,這對印度來説是一個絕佳的機遇。如果印度代替中國,成為美日澳以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產業鏈的一部分,印度經濟就將騰飛。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及各國的疫情防控舉措,對全球產業鏈造成了嚴重干擾。在此情勢下,印度積極推進"產業鏈外交",希望藉助全球產業鏈重塑的契機,提高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同時倒逼國內"印度製造"戰略的推進。
在印度看來,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產業鏈重塑,將給印度提供吸引國際資本、推動"印度製造"的機遇。印度外秘什林拉表示,"在此變革年代,將供需基礎與高度多元化的價值鏈結合起來,加之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給印度提供了(發展國內製造業)的機遇。"
印度認為,中美產業博弈的加劇、美國加徵關税導致在華經營成本上升,使得許多跨國企業開始考慮或已經着手將部分產業鏈遷出中國,而印度擁有充沛的廉價勞動力,使其成為外遷企業的潛在目的地之一。
如果印度成功承接了美西方轉移而來的產業,"印太戰略"的短板就補齊了,印度就會徹底投靠美國。
印度成功承接美西方的產業,將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傷害。更麻煩的是,印度將徹底投靠美國與中國為敵。這樣,中國就將極為被動。因此中國需未雨綢繆,打破美印的這個重大戰略部署。
中國需要做的是,一方面苦練內功,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具有難以替代的產業生態優勢,補齊中國製造的短板,打造好國內大循環。只要中國把內功練好,按照圍棋術語來説就做活了,就可以抵禦來自外界的各種干擾,按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了。
中國需要做的另一方面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好國際大循環。打造國內大循環是為了更好的開放。只有將全球資本吸引到中國來,才能打破美印將"印太戰略"落實的美夢。而只有打破"印太戰略"落實的美夢,才能使印度處於虛弱狀態。印度處於虛弱狀態,對中國就構不成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