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錯花轎嫁對郎》李父拜高踩低,袁不屈娶李玉湖只為報復
“原價一千五,炒到四萬八,暴漲31倍!”據報道,這陣子,隨便刷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能看到國產球鞋的爆款漲價、缺貨的消息。以至於不少消費者感嘆:“感興趣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讓人讀出了無奈和不滿之情。
應該説,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並非不可。但是,如果把這股來勢洶洶的炒鞋風,視為單純的市場現象,那就太“天真無邪”了。
有個背景不能不提。近日,由於一些跨國企業無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友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彷彿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這種無底線炒鞋,不僅導致國產球鞋價格飆升,特別是一些爆款鞋出現了一鞋難求的現象,消費者要麼買不起,要麼買不到;還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説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
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一個是欲哭無淚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懷有愛國熱忱的普通網友,本來一腔熱情支持國貨卻被炒鞋客薅羊毛,乃至當“韭菜”割。另一個是經銷商,正如報道所稱,“鞋販子奔向國產品牌,買斷尺碼、配色,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説了算了,和經銷商沒關係,和品牌商更沒關係。”再一個是國產鞋行業,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脱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温。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發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
多方攜手、齊心協力,讓炒鞋客無路(炒鞋歪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