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為本地村民提供服務的村級公益性公墓,卻長期售賣高價墓、家族墓和活人墓等,有的涉嫌違法用地,超範圍銷售給本地以外的人,有的一座墓穴售價高達32.8萬元,周邊村民直言“死不起”“葬不起”。“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多家村級公益性公墓涉嫌違法違規建設銷售,有的甚至持續10年之久。對此,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坦承“也管了”,但就是“管不住”。
説好的為本地村民服務的公益性公墓,最終卻違規對外銷售,最高售價高達32.8萬元,以至於讓當地村民直言“死不起”,這打的是公益二字的臉,也是對當地相關監管部門的莫大諷刺。
相比其他問題,公益性墓地違規佔地、長期高價對外銷售,其實毫無隱蔽性可言。事實上,當地多處高價公益性墓地可謂問題一籮筐,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有所規範,都不至於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比如,公益性公墓賣出高價,就涉嫌違反《價格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多處墓地甚至連土地手續都沒辦理,也構成違規用地。更進一步,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規定,農村公益性墓地不得為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穴用地。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向外地人銷售,已成為這些公墓公開的秘密。所以,當地相關方面對這些赤裸裸的問題,到底是“管不住”,還是壓根就“不想管”,着實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根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末,當地三處“問題重重”的公墓所安葬墓穴已經超過4000座。按照動輒上萬乃至十幾萬、數十萬的單價計算,其背後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那麼,不得不追問的是,這些不菲的銷售收入到底流向了哪裏?誰才是公益性墓地“產業化”的最大贏家?當地相關部門多年“管不住”的背後,是否與巨大的“經濟效益”有關?
農村建公益性墓地,本就是要滿足村民正常的殯葬需求,也為殯葬改革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和服務。而一些地方將公益性墓地“升級”成了對外銷售的高價墓地,這不僅直接提高了本地村民的殯葬成本,與殯葬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也是把公益性墓地真正變成了一樁高利潤的產業。在過去十多年裏,當地對這樣的現象“管不住”的背後,實際就是縱容打着殯葬改革的旗號搞殯葬產業。在殯葬改革推進的大背景下,如此現象無疑是“開倒車”,同時也傷害着社會的殯葬改革共識。
目前,媒體揭開了蓋子,當地政府理應及時介入對此一查到底,該追責的追責,該處理的處理,讓公益性墓地真正迴歸公益屬性,也讓真正“管得住”的人來守住公益性墓地的“經營”邊界。
同時,公益性墓地在現實中被異化的現象還非個例。此事的曝光也提醒更多地方,切莫在公益性墓地的建設過程中打歪主意。還要看到,以往談及殯葬改革的阻力,似乎均把重點放在了社會觀念的守舊上,但此次事件無疑提醒,本該做好的殯葬改革配套服務不到位,或是更大的阻力所在。
(光明網,作者朱昌俊)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