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創新推出“養老保險一件事”窗口辦理模式

創新升級“雲端辦理”、設立“工傷(職傷)一件事”、推出“早晚延時辦”等延時服務……北京市西城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人民羣眾答不答應、滿不滿意作為出發點和着力點,不斷優化窗口經辦服務質量和水平,打造高質量人社服務品牌。

西城創新推出“養老保險一件事”窗口辦理模式

走進寬敞、明亮的西城區社保中心服務大廳,這裏集中了與轄區4萬多家企業和200多萬名參保羣眾密切相關的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經辦業務,但卻看不到傳統辦事窗口喧鬧嘈雜的場景,一切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西城創新推出“養老保險一件事”窗口辦理模式

“今年,西城區深入推進‘紅牆先鋒工程’和‘雙提升’工程,我局以實施“兩個工程”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從過去羣眾感觸較深的‘社保手續辦理瑣碎複雜、需要多次往返窗口’等事項入手,加強統籌整合,優化辦事流程,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北京市西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錚介紹説。如今,西城區社保中心服務大廳從告知單、網站、服務窗口,到微信公眾號、服務熱線等所有渠道均向社會公開,辦理事項需要哪些材料,羣眾一目瞭然,信息公開透明。

西城創新推出“養老保險一件事”窗口辦理模式

讓“數據多跑路”,一直是西城區社保中心努力的方向。近年來,中心借力信息化建設,搭乘數字快車,讓經辦模式由單一櫃台受理模式,逐步轉變為以“不見面”辦理為主、櫃枱受理為輔的多維受理模式。經過積極探索,中心依託“西城人社”微信公眾號,事前加載“前置審核”功能,一次性告知注意事項,實現了業務辦理向掌上延伸;事後加載“服務評價”功能,服務好不好由羣眾説了算,形成了“羣眾訴求—政府回應—羣眾評價—政府反饋”的政務服務工作完整閉環。

為提高“不見面”辦理的精準度和時效性,西城區社保中心制定了電子材料接收流程,對收到的電子和紙質材料進行精細化歸類,分類建立台帳,與企業同步做好數據核對,確保每筆業務準確無誤;同時加強內控管理,動態監測,確保工作萬無一失。 

如今,“不見面”辦理方式逐步成為e窗通平台、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申報平台的有效補充。據統計,自2020年8月至今,西城區社保中心“不見面”方式累計辦理業務37.75萬筆,約佔總受理量的70%。

今年以來,西城區社保中心深入實施“雙提升”工程,通過走訪企業,召開問需會、座談會、建議會開展“大調研”,瞭解到企業和羣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是,在辦理社保業務特別是工傷業務和養老退休時,需多次取號、多次交材料、等待時間長。

為解決羣眾訴求,西城區社保中心深入分析癥結,站在羣眾的視角研究解決對策,精準“開方抓藥”。全面梳理服務事項,釐清上下游業務之間的關係,進行流程再造,將分佈在不同樓層的服務事項進行整合,把工傷、養老、待遇支付等多個關聯事項集成為“工傷(職傷)一件事”和“養老保險一件事”,羣眾只需通過“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實現一次性打包辦理。

“‘一件事’打包辦模式,打通了上下游業務壁壘,是真正以羣眾的獲得感、體驗感為落腳點的創新舉措。”西城區社保中心負責人鄧福田解釋説,比如工傷(職傷)一件事窗口實現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鑑定、待遇支付三類業務“打包辦”,養老保險一件事窗口則以業務為鏈條,整合養老保險行政審批及社會保險經辦的全部關聯業務,變“羣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實施“一件事”打包辦綜合窗口改革以來,羣眾跑動次數減少75%、業務辦理時間壓縮25%,羣眾滿意度大幅提高。

為進一步方便羣眾辦理社保業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西城區社保中心還推出了“一號通辦”“一號轉辦”。在經辦大廳辦理參保、申報、核定、繳費等業務時,只需一次取號,即可在多個窗口進行業務流轉,實現“一號全辦”。此外,中心持續推出“早晚延時辦”“午間輪班辦”“週六彈性辦”三項延時服務。據悉,自實施延時辦理以來,中心共接待8萬餘人次,實實在在解決了羣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法辦”的困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解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1 字。

轉載請註明: 西城創新推出“養老保險一件事”窗口辦理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