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雪”/仲冬至,天氣寒,注意保暖
據《2021年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明天(12月7日)5時57分,將迎來“大雪”節氣,標誌着仲冬時節開始。
所謂“大雪”,是指“至此而雪盛”,預示着雪將由小到大,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特別是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匯的地區,雪會下得很大,範圍也更廣。雪後氣温下降,寒冷加劇。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時節,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魚際、合谷等。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於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逐漸興奮起來;經常刺激位於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搓手時宜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兩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其在轉動過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時間可長可短,貴在每天堅持。
◎常曬背以養陽
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冬至時節氣候寒冷,在陽光充足的時候,經常曬曬後背有助於補益身體陽氣。除此之外,常接受紫外線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的吸收,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暖雙足防體寒
俗話説“寒從腳下起”,腳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腎為人體先天之本,主載着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而足少陰腎經循行於足底。腳亦是人體經脈彙集之處,12條正經中有足三陽經終止於足,足三陰經起始於足,分佈於腳部的穴位有60多個,故腳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腳部一旦受寒,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時節應格外重視腳部保暖。除了要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多活動雙腳,可常進行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並應養成泡腳的習慣。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一燙腳,既能禦寒,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腳的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減輕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
★飲食養生
◎飲食忌辛辣燥熱
“氣始於冬至”,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
◎可常食堅果
因為堅果性味偏温熱,在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時天氣較冷,多數人吃後不存在這個問題。雖然堅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因此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堅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素等,並含有大量具有抗皺紋功效的維生素E,因此對防老抗癌都有顯著幫助;堅果還有禦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並且應因人而異。
★運動養生
冬至時陰氣旺盛到了極點,陽氣開始生起,並逐漸旺盛。由於陽是從陰裏面生出來的,只有當陰足夠旺盛時,陽氣才能生得更好。因此,冬至後應注意運動不可過多,要在動中求靜。假如一個人平時運動較多,在冬至前後就應適當減少運動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對身體也更好。冬至時可常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以養生。也可常練“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具體做法是:
每天晚上,起身平坐,兩腿前伸,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半握拳,按在兩膝,使肘關節分別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極力以拳壓膝;重心後移,雙拳輕輕按膝,如此做15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經絡寒濕、臂股內側痛、足痿、嗜睡、足下熱痛、臍痛、脅下痛、胸滿、上下腹痛、大便秘結、頸腫、咳嗽、腰冷等。
★精神養生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儘量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時刻保持快樂和平和心態,振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的樂趣,消除冬季的煩悶。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