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個孩子的父母總是希望,子女之間能夠心連心,一方有難,相互施以援手,這一點,無一例外。
這也是父母在子女各自成家立業以後,僅有的心願,畢竟,除了父母以外,要説親情濃厚,當屬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了。
只要父母在,家就在,但若是父母雙雙故去,有的兄弟姐妹就會因為彼此的隔閡,而漸行漸遠,來看看網友“一劍天涯”的真實經歷。
我今年五十三歲,有三個兄弟姐妹,兩個哥哥,一個姐姐,我是老幺。
小的時候,生活條件不好,父母再不容易,也儘量緊着我們這幾個孩子,長大一點了,像是種地,養豬這類的農家活,不説手藝趕得上父母,起碼也能搭把手,幫着分擔一些。
不過資源總共就這麼多,父母難免會有所偏心,家和家還不一樣,有的人家喜歡偏向小兒子,有的人家喜歡照顧弱一點的,反而勤快的那個只能是能者多勞。
我家就屬於後者,就算心裏很惱火,也只能躲在一旁獨自生悶氣。
慢慢地,稍微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心的滋味也不好受。
大哥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老實人,比我們懂事得早,所以總是幫父母照顧着弟弟妹妹們。
三哥正好相反,腦子好用,什麼事情一學就會,只是經常偷懶,一到幹活的時候,就會以各種藉口躲避,不是謊稱崴了腳,就是假裝腿抽筋,別看這樣,反而更受父母的喜歡。
要説疼我的莫過於二姐了,每次淘氣被父母和兩個哥哥訓斥的時候,都是她替我解圍,説好話。
相比老實巴交的大哥,心細如髮的二姐,和不怎麼爭氣的我,父母更為得意頭腦靈活的三哥,有什麼好吃的,都優先照顧他。
大哥和二姐看在眼裏也都不説什麼,也從來沒有爭搶的時候,就屬我眼饞了,哭鬧之下才可能得到好處。
二姐先結婚的,只是在村裏請了些長輩,兩家人吃了一頓飯,就算是禮成,之後大哥結婚的時候也是如此,説是家裏不寬裕,只能委屈兩個孩子了。
不過到了三哥準備結婚的時候,立馬就變得不一樣了,父母拿出了老本,彩禮給了不少,還出錢給三哥和三嫂添置了不少家當。
本身孩子多的家庭,就沒有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而父母也經常拿“懂事”來堵我們的嘴。
再加上好處又沒外流,都是給了自家的兄弟,所以我們三個雖然不樂意,但明面上也沒計較。
我們各自成家的幾年後,生活越來越好,趕上年節回家吃飯,三世同堂,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場面別提有多熱鬧了。
直到父母先後病倒,融洽和睦的場景被打破了。
在我五十歲的那年,年過八旬的老父親因為中風,癱瘓在牀,稍有不小心可能會危及生命。
早前父親就交代過母親,把家裏的存款交給三哥保管,而三哥兩口子拿着父母的積蓄一聲不吭,要不是父母看病要用到錢,我們還被矇在鼓裏。
作為家中的長子,大哥被氣得不行,認為這麼大的事,再怎麼樣也要先和大家通個氣,小時候拉偏架也就算了,到現在還這樣,也太説不過去了。
自從有了父母壓箱底的錢,三嫂就拿出去做了投資,短時間根本找不回來。
我們幾個都不認可三哥的説法,一致認為他既然拿了父母的積蓄,理所應當為父親出看病的錢。
見孩子們在自己的病牀前起了爭執,甚至還有大打出手的意思,把老母親急得直跺腳,抹着眼淚説我們不孝順。
沒過半年,父親因為耽誤了病情離開了這個家,此後我們和三哥就結下了仇,見面也沒什麼好説的。
直到母親也病故了,因為利益的關係,和此前積累的不滿,我們兄弟姐妹徹底鬧翻了臉。
再加上大家都當上了爺爺奶奶,大部分精力都要照顧子女的孩子,所以基本斷了來往。
就算是逢年過節,也不會相互問候,到了現在這個歲數,我才明白了那句老話,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連親戚都做不成。
如今,我有老伴陪着,子女孝順着,孫子粘着,整天圍着家裏轉,心情很是舒暢。
至於那份兄弟親情,我也看開了,或濃或淡,順其自然就好,有些感情就算委屈了自己,也是強求不來的。
老一輩人嘴裏常説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按道理,一脈相承的至親,應該擰成一股繩,有力量抵禦來自外界的困難。
實際上有些問題,在多數兄弟姐妹之間是沒什麼不好説開的,就是因為夾雜了父母的偏心,讓孩子們心裏有了落差,對比之下,就會心生芥蒂。
父母健在,子女還會顧及責任和親情,哪怕相互之間看不慣,有個大事小情的,也能坐下來有商有量,以父母為重。
感情的紐帶是愛得相連,一旦老人不在了,這份情可能就會因為各自的小心思,而被拆散。
也正是如此,才會有那麼多濃厚的親情,到頭來,變成了一杯涼薄的水。
你覺得父母在與不在,會影響兄弟姐妹的感情嗎?歡迎留言説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