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2020年,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圖為和諧號列車經過大力寺隧道。陸應果攝(中經視覺)
右圖 10月15日,蘇浙滬三地的保潔船在太浦河水域聯合清理水面浮游植物。來自蘇州市吳江區、上海市青浦區和嘉興市嘉善縣的三位河長在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蘇浙滬交界水域太浦河流域開展聯合巡河活動。
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在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蘇陳鎮蘇陳村,農民駕駛農機收割水稻。金秋時節,泰州市農民搶抓農時收割,田間地頭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秋收圖景。湯德宏攝(中經視覺)
自貿試驗區在長三角地區實現全覆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實施統一企業登記“門檻”,全國首個跨省域核准投資目錄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線”,上海楊浦與浙江台州啓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連日來,長三角一體化捷報頻傳,一系列紮紮實實的舉措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助推器。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於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體化戰略實施成果顯現
以4%的國土面積、不到10%的人口,創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已具備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條件。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從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高度出發,着手謀劃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2018年11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等方面,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以來,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從“共識”全面轉向“共建”,規劃政策體系“四梁八柱”初步構建,多層次工作機制發揮實效,多項改革不斷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正加快形成。據統計,一年來,長三角區域間共推出了一體化制度創新30多項,制定出台了50餘項規劃和政策規章,簽署了120多個合作協議,構建了60多個合作平台。
在今年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長三角一體化的部分成果也得到了“實戰”檢驗。比如,杭州率先推出的健康碼在長三角和全國迅速推廣開來;長三角地區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示範引領帶動多點突破
以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為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呈現多點突破的態勢。
2019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公佈。方案提出,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一年來,這一‘先手棋’‘突破口’率先破題,實現了地理破界、資源破界和要素的自由流動,提升了區域競爭力,對高質量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説。
今年9月2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首批5項人才創新成果在長三角聯盟城市間率先複製推廣。這5項成果涉及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職稱、繼續教育學時共認及設置外國人工作居留“單一窗口”等,將有效破除人才壁壘,促進人才要素自由流動。
此前,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住建部門共同簽署了《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包括長三角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繳存使用證明、長三角購房提取異常警示等首批一體化實施項目在長三角區域間實行共認。
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的不斷提升,讓更多一體化發展成為可能。“軌道上的長三角”讓長三角城市之間變得更加緊密,“1至3小時生活圈”正從夢想變為現實,滬蘇浙皖“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圍繞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長三角地區已形成了以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為骨幹的1小時通勤圈。
如今,長三角地區高鐵運營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織就了全國最為密集的高鐵網。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將初步構建起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00公里/萬平方公里,世界級機場羣和港口羣全球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除現代化的海陸空運輸體系外,支撐長三角高效聯通的,還有一張看不見的“數字網絡”。讓數據多跑路,在長三角已經成為共識。順暢流動的數據,讓長三角區域各類發展要素更加密切地聯繫起來,並不斷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如果説生態綠色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底色,那麼科技創新就是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亮色。
在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緊建設,建成後這裏將成為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作為科創板“蓄水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科創力量持續發力,不斷凝聚起長三角地區創新發展的合力。未來,更多高含金量產業集羣將從這裏出發,參與到全球競爭之中。
《2020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顯示,長三角協同創新綜合水平自2010年以來年均增速9.33%,一級指標年均增幅7%以上。隨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科技協同創新正不斷跑出“加速度”。
從上海張江到安徽合肥,長三角東、西兩翼的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遙相呼應,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近5年來,長三角地區在科技、金融、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作為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的重大舉措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戰略抉擇,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將承擔起更多的歷史使命。
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提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有利於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這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未來,長三角區域創新發展將立足於國家發展大局,在更高層次上謀劃更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做好開路先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