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性能表現、空間尺寸,還是智能化配置上,可以説單獨拿出了吉利 星瑞都有着可“正面硬剛”合資王牌的實力,但在4月份的市場銷量上,為何還未乾掉軒逸和朗逸?甚至未能躋身前15名?總結來看,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保值率。新車殘值表現,一直是國內大部分實際車主在購車時會考慮的重點,而在保值率問題上,以豐田、本田和大眾等為代表的日系、德系家轎,尤其在15萬級區間中有着令人側目的保值表現,儘管自主品牌在近兩年產品力不斷趕超合資競品,但在二手車市場中的殘值率表現始終未能突破瓶頸,因此這也是引導用户不斷選購日系、德系合資產品的最大推動力。
其次是品牌力。儘管吉利汽車在近兩年加快了品牌形象和產品力的升級,但在品牌渠道建設和全國經銷商網絡深度上,合資品牌在國內長期積累的市場影響力依然存在,配合如軒逸、朗逸等合資轎車的不同終端優惠,這也將是吸引用户購買的另一大關鍵因素。
另外是產品力。基於CMA架構打造的首款轎車,吉利星瑞在這一方面有着顯而易見的產品力優勢,其中2.8米的軸距和2.0T+7DCT(濕式)的產品誠意就足以“秒殺”市面上多數競品,“降維打擊”的戰略成功性當然也在今年3月得到了市場印證。但結合產品保值率和品牌影響力來看,綜合實力並不差的吉利星瑞需要在這兩方面更進一步。
最後則是時間問題。如今,“降維打擊”的競爭戰略是星瑞和即將到來的星越L共同加持的優勢屬性,而能否贏得更多用户的青睞,星瑞銷量創造出“現象級”表現,明顯還需要給用户市場時間來積累沉澱,有着足夠自信的產品力和品牌體系力,相信未來星瑞躋身轎車銷量前十將沒有太大問題,同時外界同樣也需要時間來對它最後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