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交官警告:美國人低估了中國,中國不是蘇聯

“美國以為中美競爭是美蘇爭霸的翻版,以為自己仍然能贏。但中國不是蘇聯。”

“歐洲必須思考誰才是最大的威脅。着眼長期,中國將成為歐洲的主要市場。”

4月2日,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政治家和前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接受瑞士媒體《時報》的採訪,就中美、中歐關係和中國發展發表了客觀中肯的評價。

前外交官警告:美國人低估了中國,中國不是蘇聯

《時報》報道截圖

2020年,馬凱碩出版了《中國贏了嗎?——中國對美國優先的挑戰》(Has China Won——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近日,該書的法語版《中國獲勝的那一天》(Le jour où la Chine va gagner)出版,標題中去掉了問號。

法國原外交部長於貝爾·韋德里納(Hubert Védrine)在該書序言中寫道:馬凱碩早就宣佈,“西方時代行將結束,歐洲人必須承認這一點,併為此做好準備”。正如馬凱碩書中所言,中國的崛起動搖並惹怒了西方,美國的霸權也終將終結。

前外交官警告:美國人低估了中國,中國不是蘇聯

《中國贏了嗎》(左)與《中國獲勝的那一天》(右)圖源:亞馬遜

馬凱碩在回答《時報》“預測中國的勝利和美國霸權的終結是否有些大膽?”時表示,“在法語版書中,我並不是説中國一定會贏,畢竟美國可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強國,永遠不要低估它。但與此同時,美國也不應低估中國。事實上,這恰恰是美國人犯下的最嚴重的錯誤——在沒有戰略指導的情況下,就與體量如此龐大的國家展開地緣政治鬥爭。

前外交官警告:美國人低估了中國,中國不是蘇聯

馬凱碩資料圖。圖源:《時報》

馬凱碩提到,2018年,亨利·基辛格曾在紐約的一次午餐會上談到圍棋及策略時啓發了他。當時基辛格表示,中國人是從長遠和戰略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及之前的各屆政府都自忖,通過在經濟上挑戰中國,美國將“幫助”中國開放成為所謂“自由民主”國家。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和前副總統彭斯甚至相信他們可以“推翻”中國政權。馬凱碩認為這種想法是一種錯覺,是非常天真和傲慢的。

馬凱碩指出,拜登政府可能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拜登認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採取的一切行動都是錯誤的,唯獨對華貿易制裁還有可取之處,所以沒有解除任何貿易制裁。而事實是,特朗普的反華政策並沒有削弱中國,而是進一步加強了中國。

“美國人認為他們可以贏得對華競爭,因為他們認為這場競爭是美蘇爭霸的翻版,並堅信美國所謂的‘充滿活力的民主’總能戰勝其他制度。”馬凱碩指出,“可是美國不再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了。”“在過去的30年裏,收入最低的人中有一半的平均收入一直在下降。這使白人工人階級陷入絕望。”

相反,馬凱碩指出,中國已經證明自身制度的優勢,擁有了高效的選拔模式,將優秀的人安排於國家的各個重要位置。中國的治理質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從兩國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處理能力上就可見一斑。美國有50多萬人因此死亡,而中國至今不超過5000人。美國應該意識到,今天的中國與蘇聯不一樣。

而且,“在美國和中國正在進行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前者表現得更像蘇聯。”馬凱碩在書中寫道:“正是美國決策過程的僵化迫使國防開支一路走高,尤其是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時。”而“中國決定不增加核武器儲備,這是中國國防理性的最高體現。”

目前,中美之間的競爭已經有擴展至西方和中國競爭的跡象,接下來有可能出現一個西方陣營反對中國的聯盟。馬凱碩提醒歐洲,應該捫心自問,歐洲最大的威脅到底是什麼?

從經濟角度來看,歐洲需要商品市場。以德國為例,三分之一的奧迪在中國銷售,梅賽德斯在中國的銷量是美國的四倍。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中產階級人口,中國將成為歐洲人的主要市場。十年後,中國零售市場將遠遠大於美國市場,歐洲必須考慮其長期利益。

近期,在涉疆、涉港問題上,西方對中國頻頻指責,美國也頻頻藉機“路過”台灣地區。

馬凱碩表示,香港和新疆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中國的內政,英國人應該明白這一點。20世紀70年代,英國是第一個將這一原則列入國際法原則的國家。在處理北愛爾蘭問題中,一些國家希望英國解決侵犯人權的問題,也是英國在聯合國迅速澄清,稱這是英國內政。

在中美間所有的議題中,台灣問題是最敏感的。馬凱碩指出,雖然中國公民彼此之間可能會有分歧,但在台灣屬於中國這一共識上無比堅定。

“瞭解一下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對西方人來説是件好事。”馬凱碩説,如果西方不理解中國克服這個世紀恥辱的決心,就無法理解中國對台灣的堅定立場。

來源:長安街知事/劉曉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1 字。

轉載請註明: 前外交官警告:美國人低估了中國,中國不是蘇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