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020年10月7日起,京津冀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PM2.5污染過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為大家解讀污染特徵和成因。

  總體情況

  10月1—6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2+26”城市空氣質量總體維持優-良。10月7日起,隨着大氣擴散條件轉差,“2+26”城市北部出現PM2.5污染,整體達輕-中度,這是今年入秋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截至10月10日10時,區域內PM2.5日均濃度峯值為122微克/立方米(保定,10月9日),PM2.5小時濃度峯值為176微克/立方米(唐山、保定,10月10日8時);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峯值為110微克/立方米(10月9日),PM2.5小時濃度峯值為156微克/立方米(10月9日9—10時)。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10月8—10日“2+26”城市PM2.5小時濃度分佈(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污染成因

  污染排放:“2+26”城市北部NOx排放突出

  10月6日起,“2+26”城市北部NO2積累明顯,濃度相對於區域平均明顯偏高。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26”城市NO2濃度距平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地面NO2濃度和對流層NO2柱濃度分佈具有較好一致性,高值區與PM2.5污染區域基本對應,表明區域北部的NOx排放對PM2.5污染貢獻顯著。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10月8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地面NO2濃度(左)和對流層NO2柱濃度(右)分佈(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研究結果顯示,區域內唐山、天津的NOx排放量相對較高;行業/領域上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源、電力供熱、鋼鐵焦化等對NOx排放的貢獻突出。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26”城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26”城市NOx排放行業貢獻

  擴散條件:低氣壓+強逆温+弱風造成山前污染累積

  本次PM2.5污染過程由秋冬季典型的靜穩不利氣象條件導致。10月7日起,華北大部受均壓場控制,“2+26”城市地面風速持續小於2米/秒,大氣水平擴散能力轉差;10日上午轉為鞍形場,形勢進一步靜穩。在“2+26”城市北部,近地面200米左右範圍內還出現持續逆温,不利於污染物的垂直擴散。以北京為例,9日夜間至10日上午,PM2.5濃度明顯上升並超過150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10月8日8時全國地面氣壓分佈(來源:中央氣象台)

  在持續性弱東南風影響下,污染物向太行山—燕山山前匯聚,導致區域北部污染物濃度持續上升,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為高污染帶中心。以北京為例,在東南通道和西南通道共同輸送推動下,疊加本地積累導致PM2.5污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0月8–9日典型時刻地面風場(來源:中央氣象台)

  化學轉化:NOx、SO2等在高濕條件下向PM2.5二次組分快速轉化

  8日起,“2+26”城市中北部相對濕度超過80%,出現能見度不足1公里的大霧天氣,有利於氣態前體物向二次顆粒物的轉化。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10月9—10日全國霧預報(來源:中央氣象台)

  以北京市為例,二次無機組分濃度和佔比快速上升,從清潔時段的30%上升至污染時段的40%左右,其中硝酸根離子佔比超30%,NOx向硝酸根離子的轉化是造成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北京市10月6-9日PM2.5主要組分濃度變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區域北部各城市污染特徵也不盡相同,例如石家莊市PM2.5中硝酸根離子與硫酸根離子濃度比約為2~3,明顯低於其他城市,當地燃煤排放對PM2.5污染貢獻相對突出。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26”城市10月8日硝酸根離子與硫酸根離子濃度比(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往年同期污染形勢分析

  受季節交替和大氣環流形勢影響,9月下旬—10月中旬華北地區的首要污染物從O3向PM2.5轉換,也是“2+26”城市PM2.5污染多發的時段。

  以“2+26”城市中北部為例,在近8年的9月末—10月中這段時間,PM2.5污染不曾缺席,2013—2016年還出現了連續的重污染;2017年以來,PM2.5重污染天已較為鮮見,但還是會出現個別輕至中度的PM2.5污染過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013—2020年9月下旬—10月中旬“2+26”城市中北部PM2.5日均濃度等級(從上至下依次為: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邢台、保定、滄州、廊坊、衡水,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2013—2020年9月下旬—10月中旬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變化(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在9月末—10月中通常不利,但污染程度大幅減輕、污染天數明顯減少、PM2.5峯值濃度顯著下降,“十一”的藍天白雲增多,這也直觀體現了大氣污染治理的成效。

  預測預報

  根據最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10—11日,受高空平直氣流、地面高壓後部偏南風影響,“2+26”城市濕度較高且有逆温,大氣擴散條件不利,區域中北部的PM2.5污染將持續,其中北京市可達到中-重度污染;11日午後起,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污染將自北向南逐漸好轉;區域中南部清除時間較晚,仍可能出現中度污染。12—14日,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好,區域大部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預測預報信息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6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污染過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