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餘萬塊牌子被摘掉:為什麼一些基層熱衷掛牌子

190餘萬塊牌子被摘掉:為什麼一些基層熱衷掛牌子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近期,山東對“牌子之亂”進行集中整治,深挖牌子背後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問題,一年來全省共計190餘萬塊牌子被摘掉。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去年9月,山東省委省政府督查辦對58個村(社區)調研摸排,發現平均每個辦公場所懸掛的牌子超過40塊。

一個村(社區)辦公場所掛幾十塊牌子,何其“壯觀”。按理説,一塊牌子就意味着一份責任,意味着一項工作任務。需要追問的是,這些工作責任落實得怎樣?如果真的得到全部落實,村(社區)的工作狀態如何?僅從經濟角度,190萬塊牌子可能要消耗上億元的經費。

為什麼許多單位熱衷於掛牌子?從基層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用“痕跡”代替實績。真正的工作落實很難,而掛一塊牌子花費不過數十元上百元,卻有了看得見的“工作痕跡”,拍一張照片,工作“落實”得輕鬆且“有看點”。這自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作祟,也是相關單位對自身工作沒有實招的“無奈之舉”。

二是“摘桃子”“撈麪子”。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常見,越是工作做得好的村(社區),牌子就越多。那麼,是不是因為牌子多,“婆婆”多,所以工作才做得好呢?當然不是。由於這些先進村(社區)往往受到上級領導的關注,掛塊牌子有着諸多“好處”,一方面在檢查指導工作時可以露露臉;另一方面也好在自己的工作總結裏,將村(社區)的成果與自己的“工作”扯上關係。

並不是説掛牌的單位都沒有做實質性的工作,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恐怕才是牌子之亂的深層因素。

牌子掛這麼多,工作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其危害自然不小。首先,這種以“痕跡”代替“實績”的做法,污染了幹事環境,“教”會基層幹部羣眾如果糊弄上級乃至糊弄羣眾。其次,給基層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額外負擔。對各個掛牌單位來説,掛牌是“同燒一炷香,各敬各的神”,工作量不增加,但完成了工作指標,彷彿皆大歡喜。對被掛牌單位來説,則是“只有一炷香,要敬很多神”。一項工作內容,可能要修改多個版本的材料報給不同的掛牌單位。有位基層網友就説,他們一項工作內容,要分別上報5個App,增加了許多工作量。有的基層幹部坦言,既想幹好,又怕幹好。“掛牌”後面的因素讓基層幹部產生矛盾心態,最後自然影響到基層整體工作生態。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因此,要根治“牌子之亂”,除了摘牌,還得有“實招”進行配合。比如:“摘牌子”與“摘帽子”結合,對暴露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的相關責任人,要進行嚴厲的組織處理甚至紀律處分;對“牌子”後面的工作責任進行督查督導,促進工作的真正落實,不能“摘了牌子”就“沒了責任”;要開始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作風教育,讓務實思想紮根,讓務實之風落地。

把掛牌留痕當成實績的工作作風,以及覬覦基層工作成果的“摘桃子”心理,導致“牌子之亂”。要根除牌子之亂,不能僅在“牌子”上着眼,而是應當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建立起剷除類似問題滋生土壤的長效常態機制。否則,整治了“牌子之亂”“App之亂”“微信之亂”,難保不會再出現其他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表現。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0 字。

轉載請註明: 190餘萬塊牌子被摘掉:為什麼一些基層熱衷掛牌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