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山區女孩發放衞生巾,意義不止“讓月經被看見”| 新京報快評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綜合

健康的生理觀念和心裏觀念在心中生根發芽,更重要。

近日,“滇西北支教團”四十多名老師帶着6000多片衞生巾上大山的視頻登上熱搜。資料圖。圖/IC photo

文 | 丁慧

近日,“滇西北支教團”四十多名老師帶着6000多片衞生巾上大山的視頻登上熱搜。畫面中,老師們和愛心企業人士將衞生巾運送到山區,發放給山區裏的女孩子們,還為她們開展“生理健康課”。

這件事能成為一個熱點,顯然不僅僅是因為“支教團獻愛心”。無論是為這些山區女童發放衞生巾也好,還是開展生理健康課也罷,這都觸及了一個長久以來被忽略、但需要被重視的問題——部分山區的女孩因為生理知識空白,往往在經期面臨着不小的窘迫與羞恥。

“讓月經被看見”是消除“月經羞恥”的第一步。不少女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從上學開始,就“無師自通”學會隱瞞月經。從下課時藏在口袋裏的衞生巾,再到“麪包”之類的神秘暗號,“月經”成為下意識裏不可公開提及的羞恥之事,更不會出現在日常的對話中,這樣直接造成:明明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現實中的語境裏卻處於“真空”狀態。

生理知識的匱乏,甚至讓很多女童對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感到恐懼。對於這些山區的孩子們來説,要幫助她們消除這種恐懼,不能僅僅考慮生理衞生,更要注重生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她們中的不少人是留守兒童,再加之受老一輩思想觀念影響較大,生理健康知識幾乎是空白的,因而更談不上主動尋找獲得生理用品途徑的信息。

正如滇西北支教團團長在採訪中所言,他們不僅是捐贈衞生巾,更重要的是傳遞給孩子們一種健康的生理觀念和心理觀念。這意味着,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需要接受恰當的健康教育,健康的生理觀念和心理觀念在心中生根發芽,要比幾片免費的衞生巾來得更為重要。

當然,還需要看到的是,這些孩子生理知識空白的背後,所涉及其實是性別環境、性別意識、家庭親子關係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而,讓他們對自己身體有正確的認知,正確認識月經的社會文化意義,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深受後天教育以及整個社會觀念的影響,無論如何不能沿用過去“模稜兩可”和“不可言説”老路徑。

這些“改變”背後付出的努力,不是僅僅靠一支支教團就能解決的。這支支教團所做的工作讓社會看到了這些女童們的困難,而各方能否形成一個固定機制,以幫助這些山區裏的孩子形成對生理期的正確認知,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這項任務任重而道遠。

撰稿/新京報評論員 丁慧

編輯/劉昀昀

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