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本文轉自:央視網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9月19日播出 第一集 廢墟上的法庭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納粹德國戰敗已成定局。同盟國領導人和法律界人士正在探討一個問題:戰爭結束之後,該如何懲罰戰爭罪犯?20世紀上半葉,短短30餘年間,人類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這樣的慘痛教訓使得同盟國領導人認識到,有必要改變以往“以暴制暴”的懲罰戰敗者的方式,開創一種新的方式,對戰爭罪行進行徹底清算,以維護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戰的再次發生。由此,紐倫堡審判應運而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正式進行的對國際戰爭罪犯的審判。那麼,這一模式的開創經歷了怎樣的曲折?它有哪些成就和重大歷史意義?而紐倫堡,這個屢遭轟炸、幾乎成為廢墟的城市又因何成為這次世紀審判的地點?

9月20日播出 第二集 開創先河審戰犯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紐倫堡審判是國際刑事審判的一次全新嘗試。可要通過審判的方式懲罰納粹戰犯,它面臨着諸多難題,首當其衝的就是法律上的挑戰。在沒有法律規定和缺乏先例的情況下,如何將發動侵略戰爭定義為犯罪行為?如何追究相關個人的法律責任?不解決這些難題,紐倫堡審判就無法擺脱“成王敗寇”的邏輯質疑和“以暴制暴”的手段質疑,也就無法真正從道義上清算納粹戰爭罪行,防止戰爭的再次發生。那麼,這些重大而又貌似無解的法律難題最終是如何解決的?

9月21日播出 第三集 審判章程的確立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同盟國經過協商,一致同意組建國際軍事法庭來審判納粹戰犯。接下來,以什麼罪名起訴納粹戰犯,成為紐倫堡審判面臨的關鍵問題,這直接關係到審判在法律上的正當性。同盟國隨後制定了《紐倫堡憲章》,這成為紐倫堡審判的“根本大法”,也成為日後國際刑事審判的重要法律基礎。那麼,紐倫堡憲章有哪些重要內容?它將如何解決起訴罪名等重大問題?

9月22日播出 第四集 開庭 舉證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經過多次協商,同盟國就紐倫堡審判的起訴罪名、審判程序、法庭組織等關鍵問題達成一致,對21名納粹首要戰犯的審判即將開始。犯下滔天罪行的他們卻顯得異常鎮靜,所有人都宣稱自己無罪。關鍵時刻,一份電影膠片證據被提供到法庭上,它記載了什麼重要內容?又將起到怎樣的關鍵作用?紐倫堡審判作為一種開創性的嘗試,又存在哪些缺憾?

9月23日播出 第五集 納粹元帥戈林受審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走上紐倫堡法庭審判席的21名被告中,德國大元帥戈林無疑是最重要的納粹戰犯。他長期追隨希特勒,被視為接班人。然而,希特勒死後,他卻主動選擇向盟軍投降,那麼,戈林打的是什麼算盤?戈林長期擔任納粹黨和納粹德國的重要職務,發動侵略戰爭,屠殺猶太人,罪行累累。在紐倫堡法庭上,他將如何為自己辯護?他最終又落得怎樣的結局?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主講人:徐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總編導:李民德

編  導:李讓 閆紅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0 字。

轉載請註明: 9月19日—9月23日播出《法律講堂》文史版系列節目《紐倫堡審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