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在70後趕上改革開放的大潮遍地拾金、90後在父母的呵護下坐上私家車去特長班補習時,穿着布鞋奔跑、承擔着全家希望奮力追趕時代大巴車上所剩無幾那幾個餘位的80後卻被扣上了一個世紀性的大帽子——“垮掉的一代”。
這個帽子80後戴了近20年,某一天才被摘下來時,中國騰飛、社會活躍的美名卻又越過80後,直接落到了剛剛成長起來的90後身上。
80後被時代夾縫擠成了最尷尬的一代,在新與舊、夢想與現實、浮華與自由之間掙扎,無人正名。
白巖松在一場與青年的交流會上曾説:我非常同情80後,因為80後的父母沒有積累那麼多的財富,80後既要有物質方面的追求,又要承擔精神方面的訴求,非常擰巴和掙扎,我要對他們説一聲“辛苦了”。
終於的終於,有人發現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當下最不容易的一代人。物質的積累不在80後,精神的高地沒有80後,他們扛過社會轉型的後腰,一邊做着社會的軸承兢兢業業被“吱嘎嘎”擠壓,一邊被時代轉型犧牲掉。
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50、60後的父母,一貧如洗的童年
“沒錢對青年少有什麼影響?”“在最虛榮的年紀偏偏一無所有。”
這個扎心的答案就是80後的真實寫照。80後的父母是50後、60後,那波受過饑荒之苦、打地主分田地過來的人,那時的社會異常公平,公平得一無所有。
大部分的80後都在窮困中度過童年。他們在磚瓦堆砌的農村小房長大,穿半新半舊的衣服跟夥伴們跑過街頭巷尾,用2毛錢的鉛筆,罐頭和乾脆面當做新鮮玩兒意,上學的學費需要東拼西湊,羨慕有電視和冰箱的富裕人家……
80後戰戰兢兢地長大,當他們走進社會想追回自己少年時錯失的物質世界時,卻發現物質已經悄然被下海經商、高官厚祿的70後掌控,優越的位置大多已經留給乘網絡東風、背靠權貴父母的90後。
80後沒有大樹可靠、沒人收拾亂攤子、兜底,活成大寫的“不敢”——不敢輕易提詩和遠方,不敢冒險創業,甚至連失業都不敢。人終究要被少年時或缺的東西困擾一生,80後的生命裏始終刻印着“或缺”二字。
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自己篳路藍縷,還要揹負一家人改天換命的使命
80後沒實現社會對他們的超高預期,但他們也並沒垮掉,因為他們曾是最有理想、最渴望成功的一代人。80後的理想與渴望中不僅有自己,還裝着一個又一個家人。為父母換個房子,拉一拉兄弟姐妹,為妻兒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80後的世界裏擠了太多需要自己的人,為一大家人改天換命的使命重得他們直不起腰來。
80後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中離開老家來到城市,月薪從幾百到幾千到過萬花了近20年,他們初入社會時沒有現在所謂的“車釐子自由”、“香椿自由”、“星巴克自由”,吃一頓肯德基、麥當勞都覺得奢侈。
多年後他們成了社會中堅,終於有了一點餘錢,卻依然談不上所謂的經濟自由,始終保留着抽出一部分收入存進賬户的習慣,他們不敢只為自己而活,必須為父母、子女打算。
每年過年從城市的“珍妮”、“傑克”變回村裏的“翠花”、“二狗”,這種錯位的存在被世人當做笑話,但80後自己知道那是怎樣一種艱難和苦澀。
80後篳路藍縷從鄉村走到城市,極度渴望成功,極度害怕失敗,因為他們一個人決定的是一個家庭的命運。背後那些灼灼的期待目光是動力,也是枷鎖,無形中將他們困於平庸,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被無力和不甘折磨。
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步步錯過,80後唯一沒有錯過的政策就是獨生子女
80後少年時沒趕上教育免費,畢業後沒趕上工作分配,買房時趕上了房價暴增,結婚趕上了天價彩禮,有了孩子開始興起費錢的精英式教育,忙着工作時趕上各種税改、延遲退休,自己是獨生子女又趕上了國家催生二胎,單人一對四供養老小的未來近在咫尺……
80後是不合時宜的一代,幾乎完美錯過了所有的國家優待政策,承擔着最重的社會責任。
80後讀書時,大學還是個鍍金的名牌,高考算得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80後之前,大學生有國家分配工作,象牙塔後放着的哪怕不是金飯碗,也是一隻鐵飯碗,而當80後擠過獨木橋時卻連鐵飯碗都沒了。
“畢業分配”變成了“自主就業”,聽起來像更多機會、更多選擇,但在私企活不過幾年的社會里,“自主就業”對應的分明是更多的動盪和更激烈的競爭。
艱苦的讀書時光沒換來半點安全感,為了維生,80後只能在社會里不斷顛簸。十年後他們生活被磨沒了稜角和心性,在與富足中成長起來的自信昂揚的年青一代較量時,敗得無聲無息。
“有房子才配談婚論嫁,才算成家立業”,房子在這個時代已經為了超越生活與精神象徵的存在。
70後買到了均價兩千的房子,90後繼承了父母均價幾萬的房子,而80後,只能拮据節省、算算記記自己想辦法。當80後攢下的錢終於從幾千、幾萬漲到幾十萬時,房價也從幾萬的房價已經漲到了幾百萬。80後得熬傷了身體、熬沒了頭髮、掏幹了父母,才在萬幸中背上半生的“房奴”之名。
分配工作,單位派房,免費幼兒園……那對於80後是一個只在聽説裏存在的時代,屬於上一代人,與自己全然無關。80後錯過了一切優撫政策,需要什麼都必須加倍努力才能掙來。
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社會里最後一代將“忍道”的人,不是沒志氣,是上有老下有小
工作中的60後是講情義的一代,工作中的70後是講勢與利的一代,工作中的90後是講夢想前程的一代,而80後是問錢財的一代。
70後要威信、70後要體面、70後遊刃有餘,90後沒耐力、90後不忍氣、90後説辭就辭,夾在中間的80後為什麼任勞任怨,什麼都能忍?他們那麼沒脾氣、那麼願意屈於權勢之下嗎?
世人輕視80後現實,但有選擇誰不想任性而為,誰不想自由自在呢?當一個人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要撫育,除了將自己揉成一團橡皮泥,隨生活揉搓還能怎樣呢!
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房車、醫療、教育幾座大山重壓之下,80後成了守職業“忍道”的最後一代。失去工作對他們而言不只是少了收入,而意味着失去地位和顏面,失去保護家庭的財富,絕望的甚至要登上天台求解脱。
沒有保障的生活,註定這一代人中的多數都將不甘和彷徨掩蓋在恭順的外表之下,精神與物質追求錯位造成的心理撕裂無人問津。
在一個處處需要人情世故、考驗出身背景、較量財富家底、拼膽魄勇氣、金錢至上、鼓吹成功學的時代,80後處處落在下風,但他們偏偏又擔着新時代領頭人的大名,揹負着三代人的人生,沒有輝煌大爆便被視為平庸的代表,不被體諒和安慰,更多得到的是生活的皮鞭和世人的苛責,這是社會最無形、最廣泛的冷漠和惡意。
和風煦陽下,不該只有天上飛的鳥兒、水中游的魚兒才是美好,獨自揹着重重的殼緩慢無聲地爬過綿綿沙灘的蝸牛一樣值得讚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3 字。

轉載請註明: 白巖松致敬80後:人到中年的80後,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