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京通鐵路線卸石砟上演“靚仔變臉術”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150km+450m第二組卸砟工作量大,需要馬上增援”,“好,我馬上組織人員過去”,一應一答間,承德工務段灤平維修工區班長何海營帶領兩名職工一路小跑兒奔向第二組卸砟地段。

“今天的施工天窗是11點20分至13點20分,用‘老K車’(一種專用車體)卸石砟二十車,主要是為即將開始的大機清篩線路做前期準備工作”,據承德工務段技術科工程師梁庫介紹説,京通線是連接通遼與北京運輸木材和糧食的重要交通要道。這是該線第二次大機清篩,上次已經是2014年了。由於道牀板結、彈性不足,造成翻漿冒泥、凍害等病害多發,據統計,2020年京通線翻漿冒泥處所達到了6000多空,冬季凍害處所達到256處,設備的頻繁變化不僅給維修工作帶來很大難題,更給行車安全構成極大威脅,補充石砟不僅為大機清篩線路施工備足石砟,更能保證防脹期間線路設備穩定和行車安全。

“現場防護員,施工天窗命令已下達,命令號18213,內容為自接令時起至13點20分,准許工務部門在京通線148km至153km進行老K車卸石砟作業”,11點20分,隨着天窗命令下達,遠遠望去,一列“和諧號”機車拖拽着20節車廂抵達待卸地點,隨着一個個五六十釐米見方的“側窗”開啓,一條升騰的“土龍”便沿着鐵路線延展開來。

“我們的任務是把砟肩堆放超限的石砟扒平”,石砟車過後,配合卸砟施工的灤平線路車間12名職工三人一組開始了“拉叉”作業,在一片“擦、擦,擦、擦……”有節奏的韻律聲中,很快一段高起的石砟被“抹平”,幾個人又一路小跑着趕向下一個地段。

“人工操作卸砟的老K車由於走行速度不均或卸砟過程中的臨時停車,都會造成石砟侵限,危及行車安全,需要人員在有限的時間裏對超高的石砟進行清理,才能保證線路正常開通”,該段技術科工程師梁庫邊走邊觀察石砟高度,時不時地附下身子用盒尺量一下,説話過程中,梁工發現隧道口停車處,一堆石砟明顯超過了鋼軌頂面的高度,而且距離鋼軌外側不足810mm,在砟肩形成一段長長的“石壟”。

“何班長,第一組清理道沿完成了嗎?作業人員集中到崗子五號隧道口”,梁庫開始用講機求援,“很快完成,馬上趕往隧道口”,正在組織職工作業的灤平維修工區班長何海營,停下了手中的拉叉,清亮的回答在空曠的山野裏顯得異常乾脆。

“一個人站在道心扶着叉子的把手,兩個人站在道牀外側,用繩子往外拽,看着挺簡單的吧,其實這裏門道不少呢”,何海營説,三個人操作,扶叉人是關鍵,拉叉貼着砟面,叉入深度的掌握是個技術活兒,不能叉的過深,否則拉叉人拉不動,叉的過淺又會造成扶叉人被拉叉人給拽走。為了練好這個活,他沒少下功夫,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看到老職工使用自如,三個人配合一叉一拉看着不費什麼勁,自告奮勇的要試下,接過拉叉一下子叉到石砟裏,拉繩的廢了九牛二虎的勁才拉動,小何憋得滿臉通紅,職工也調侃他,“你大學生,幹不了這樣的活兒,還是先從拉繩幹起吧,你要扶拉叉,我們得累禿嚕嘍”,從那一刻起,小何就暗暗較勁,仔細觀察老職工的手法,不斷掌握技巧,做到了今天的操作自如。

芳菲四月,山杏花開的漫山遍野,中午的氣温已經達到20攝氏度,只半個小時的功夫,小何他們已累得滿頭大汗。“我來扶會拉叉吧,看你滿頭大汗的,都成花臉了”,職工陳晨看到何班長有點氣喘吁吁的,要提出替換一下他,“不用,哥幾個加把勁,快點把這處超限清理出來”。

隧道里卸砟後的粉塵猶如一層白霧,籠罩在作業人員的身上、臉上,空曠的山谷裏一切彷彿都在靜止了,只有工人一下一下拉叉碰撞石砟的聲音在迴盪。

“卸石砟這個活兒即髒又累,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得幹出五公里的活,胳膊、腿都痠疼痠疼的,你看我們的小夥子,上班前一個個乾乾淨淨的,一表人才,這一個天窗下來,除了口罩遮擋的地方,其他的地方是灰塵”,該段現場施工負責人崔冬説,他們這樣的施工還要進行7場。

“距離施工結束還有三十分鐘,施工負責人是否正點開通線路”,時間在熱火朝天爭分奪秒中過去,對講機裏傳來了駐站聯絡員提示,“各組負責人彙報一下進度”,施工負責人下達指令,“一組完成、二組完成、三組完成”,各組不斷回覆,“收到,駐站員可以正點開通”,“各組負責人對卸砟地段再進行檢查確認,對超限進行清理”,聽到施工負責人的佈置,小何帶着他的“團隊”又對施工地段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確定。

“駐站防護員,148km740m至153km540m卸石砟作業完畢,人員機具撤離現場,檢查確認卸砟地段石砟無侵限,工機具無遺留,關閉錄音筆、語音提示器,撤除防護”,13:15分,隨着現場防護員與駐站防護員的最後一次聯控,此次卸砟施工圓滿結束。

在回去的路上,無暇顧及漫山的杏花,一張張灰塵汗水混合的臉譜在播放的輕音樂中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裏也許還是石砟碰撞拉叉的聲音,雙手也許還在用着力。

(通訊員付寶國、李志勇 燕都融媒體記者呼延世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