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編,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的個性決定了父母採取的教育方式,並影響着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行為方式。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或温和,或軟弱,或剛強,或叛逆,或唯命是從,但無一例外,都與父母的個性息息相關。
才女張靚穎在婚姻中頻頻落敗,聽了她的歌才知道,和母親不無關係
歌手張靚穎的演唱風格獨特,憑藉海豚音走紅,卻因和母親的關係,被人議論紛紛。
作為回應大眾,張靚穎在一首新歌中這樣唱道——
“撕我這事,沒人能比我媽強,但這對母女感情,完全也是沒有影響。”幾句看似短小的歌詞,卻暗諷了媽媽的強勢教育。
張靚穎從小就很聽話,並生活在媽媽的強勢管控之下,一切都由媽媽包辦,她活得沒有了自我,長大後的張靚穎誓要掙脱母親的管制,在結婚這件事兒上,用實際行動與媽媽對抗。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張靚穎愛上已婚男人馮柯,並以決絕之勢嫁給了他,然而,這段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最後失敗而告終。
很多人為張靚穎感到遺憾,到底是什麼讓她在衝動之下,選擇了一段錯誤的感情,她的母親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一切塵埃落定後,仔細剖析歸根結底,她還是為了脱離媽媽的控制,想要找回小時候那個被壓抑的自我。
為什麼會有“控制型”家長?多半來源於原生家庭,還可能會代代相傳
像張靚穎母親,這樣帶有控制慾的家長,多半和其自身的原生家庭有關,在他們的童年,雖然有父母全心全意的愛,但這種愛帶有附加條件,就是我對你好不管你想不想要,你都要感謝我的付出。
而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言行,孩子的觀念、品行、性格以及愛人的方式,都會與父母相一致。
樊登曾説過:有人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為代價,只為反擊父母的控制,並且分為兩種——一種是故意違背父母意願,一種是故意順從父母意願,但痛苦只有自己承受。
毫無疑問,張靚穎屬於前者,她違背了媽媽的意願,與媽媽唱反調,卻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而苦果只有她自己來承受。
其實,大多數父母都在通過控制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類父母認為:孩子缺乏自控力,不辨是非不明對錯,就會事無鉅細地安排好孩子的所有事情,讓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
但孩子就活在父母的掌控之中,沒有自我,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
父母為了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教導孩子,父母一直在感動於自己的付出,而孩子也在不停地批評與否定自己。
但時代在發展和變化,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有很大的不同,父母的觀念未必適合孩子,也不能把自己過時的觀念強加給孩子。
父母總是以愛之名,控制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還可能將控制慾傳給下一代,但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應該是控制,而應以平等的身份,賦予愛真正的含義,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要再企圖控制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愛束縛了孩子成長和發展的腳步。
如果有“控制型”父母,該如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1)原諒自己的父母
首先要認清過往自己走過的路,擺脱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方式對自己的影響,更不能將這一影響施加於孩子身上,作為孩子時不想被父母控制,成為父母時也不要對孩子施加控制,在內心應與父母達到和解,並原諒和理解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2、學會放手讓孩子成長
控制型母親對孩子要學會放手,不要試圖管控孩子的一切,給孩子自己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孩子才會獨立、自主,才會有更為美好的未來。
若是父母一直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和發展,只會束縛孩子的成長,愛孩子就要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可以自己把握未來。
3、尊重孩子的成長
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溝通和交流,而不是一手安排孩子的所有事宜,否則孩子長大後,就會與家長髮生衝突,甚至產生強烈的逆反與對抗心理。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從孕育到出生、到成長,爸爸媽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時間和感情,對孩子的愛深沉而熱烈。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有自我的覺醒,想要脱離父母的保護和管控,這是一個必然的成長過程,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
留言板話題:張靚穎和她的母親,你認為誰更正確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