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7月中旬,江西省永修縣三角鄉發生洪災,方之龍所在的浙江省消防救援總隊接到命令馳援災區。作為應急通信保障組組長,隊伍出發前,他這個裝備“大管家”,卻犯了難。
無人機、衞星便攜站、大型方艙衞星指揮車……這些年,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助力消防救援,方之龍手裏的“寶貝”越來越多。但每次出任務前,帶什麼、怎麼分配、如何使用還是令他頭疼。
隊員們常説,即便做好一萬分的準備,實際情況還是會隨時發生變化。方之龍要做的就是有備而來,在實戰中隨機應變,讓這些救援利器發揮更大作用。
當時,經過測算,三角鄉13個行政村全部被淹,面積達23.3平方公里,水田被淹5.6萬畝,圩堤決口最長處達200餘米。得益於衞星指揮車傳回的災情信息,隊員們可以更早研判形勢。
可未曾預料的事還是出現了。洪水來臨前,三角鄉某村全體村民在當地幹部的帶領下,提前轉移至安全地帶。可雨一停,村民小李卻坐不住了。由於惦記着家裏帶不走的物品,他不聽勸阻涉險回家,中途不慎落水。要是在往常,消防隊員們只能人工搜救,很容易錯過最佳救援時機。而現在,消防隊員們在進村途中進行無人機偵察,先鎖定被困人員位置,再精準出擊,小李及時獲救。
大顯身手的無人機偵察,還幫助隊員們發現了防洪漏洞。一次遠程巡堤時,方之龍發現堤壩下方有異常低温水流通過。他趕緊通知巡堤員老周,果然在圈定的疑似滲水區域發現了滲漏點。“這麼不起眼的滲漏,肉眼根本發現不了,無人機可真是幫了大忙呀。”老周感嘆道。
方之龍很欣慰,無人機搭載紅外線探測鏡頭,本是消防隊員日常用來監測火情的手段,把這項功能運用到抗洪救援中,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像消防救援無人機一樣的科技手段給日常工作帶來了更多便利,但使用者不能養成技術依賴。如果不瞭解基層實際,總是習慣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抓落實就可能“跑偏”,甚至落空。
救援結束後,有着37年消防救援經驗的浙江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傅紹榮感慨萬千:“陌生開闊水域救援,水下的情況錯綜複雜,怎麼安排好無人機、舟艇與人的組合?”“消防救援條件往往很艱苦,如何依靠科技手段做好後勤保障?”……
每一次實戰,都是一次練兵。每一次練兵,都是為了下一次實戰。要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增強風險意識和問題意識,真刀真槍錘鍊本領能力,確保練時跟得上、戰時打得贏。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研究生)
欄目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