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由劉昊然(飾魏晉北)、彭昱暢(飾彭秀兵)、尹昉 (飾李紹羣)飾演的《一點就到家》上映。
三個性格鮮明的年輕人,演繹了一部從城市到農村,勵志扶貧題材的創業喜劇電影。
這個週末在家,我又回刷了一次。
從22歲開始,晉北就是開始創業。每一個風口都有他的身影。他做過共享單車。生鮮配送,交友程序,以及各種電商......
很多人都説他愛好廣泛,其實他很專一,因為他只愛錢。
無奈幸運總是百般作弄,每一次熱血澎湃的創業,迎接他的只有失敗。
最近的一次失敗他賠光了僅剩的89萬。從那一刻開始起,他就是開始失眠,一分鐘都睡不着......
這一次回刷讓我意識到:也許晉北一次次試錯,不言放棄的精神感動了很多人,但他都不足以感動“成功”本身。
也許就算重來一次,在沒有遇見秀兵和紹羣之前,晉北無論如何都是不會成功的。
為何這麼説呢?
1、心裏素質不過硬的人,需要一個温暖的肩膀
晉北和秀兵原本最後一次見面,是在38層的高樓天台。一個計劃4.472秒鐘後跳下去;一個打算送完最後一單快遞就要回家創業;一個萬念俱灰,一個激情澎湃。
我真的相信,如果不是秀兵拉住他的肩膀,晉北真的就將成為一縷孤魂,不會有後來的成功。
鐵打的北京,流水的北漂,有很多人來了又去。
北京從來沒有向任何人保證過,你來了,我就會給你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在奮鬥無果後選擇離開,而晉北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失敗。
在心裏素質上,他確實不如農村打工娃秀兵。一份快遞按一塊錢計算,他在北京送了整整十年。
遇到的糟心事不會比晉北少,但是他仍然十分開朗,看事通透。
一句:“
後來回農村創業,村民不懂網購,讓秀兵賠錢,明知會血本無歸,他也要給村民賠付,其抗壓能力也是驚人的。
晉北在北京創業多年,才華和情商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但是他時常會去看心理醫生,這就已經説明他在心理方面需要有人來以慰藉,疏導和排解。
秀兵此時的出現,用行動告訴了晉北:
於是,晉北跟着秀兵,回了農村,這才有了後面將一場療愈的鄉村之旅,也讓他們打開了全新的創業之路。
晉北一直在電影裏説,他身邊從來沒有什麼朋友。
對於感情世界比較封閉的人而言,此刻,站在他面前的秀兵就是活生生的勵志名言;就是他的朋友;就是黎明前温實的肩膀。
秀兵的熱情可以療愈晉北創業失敗後的打擊,能讓一個即將輕生的人看到希望,他無疑是最貴的“心理醫生”。
2、互聯網時代,需要借勢,需要協作
夢裏那隻會飛的黑色小豬,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鼓勵晉北,從懸崖跳下去:“你跳下去呀,你不跳下去,又怎麼能知道自己是否能飛起來呢?”於是,晉北總想抓住每一個懸崖上的風口。
互聯網風口,對應着紅利期。很多人都知道風口在哪裏,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紅利期。
所謂的紅利期,它留給的是有實力,有資本的人。普通人其實沒有幾個能夠抓住大趨勢。
説到資本,我們沒有;説到實力,在不具備實力前,其實紅利期跟我們沒什麼關係。
而在回到雲南那個小鄉村以後,晉北擁有了這個實力。他找到了最合適的創業夥伴。這一次他不再是單打獨鬥。
晉北擁有電商運營的經驗,秀兵擁有10年的快遞行業經驗,同時他們有了很牛的產品:紹羣研發出了“遠山樹林味道”的普洱咖啡。
他們三人:一個管線上運營,一個負責線下配送,一個專研產品開發。
晨曦,他們一起將咖啡樹種下;傍晚,他們一起沐浴在咖啡豆紅色的“海洋”裏。
他們真的做到了將山裏的東西帶出去,將山外的人帶回來。
他們三人利用各自的優勢,拒絕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咖啡經銷商----星雀,拒絕了他們600萬的收購價。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藉助互聯網,一步一步將自創的咖啡品牌推向了世界。
這一切,如果缺少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晉北也是在這一次,體會到了相互協作的樂趣和意義。
3、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北上廣深
以北京為例: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流中心。
北京確實是一個造夢的地方,它給予很多人機會,也給予很多人幻想,同時也帶來了強烈的競爭。但我之蜜餞,你之砒霜,最好的,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
有人曾在知乎上説:
你的初心是什麼?你能給這座城市帶來什麼?你又能從這裏收穫什麼?
是否除了北京就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如果你能從這幾個中心找到一席之地,那麼北京歡迎你。
同樣的,
以電影中秀兵10年送快遞的工作經歷為例:
秀兵在北京工作十年存款十九萬(後面給村民賠錢,剩的可以精確到“毛”這是後話。),那麼一年存一萬九,平均存款一千五元/月。
假設他每天送180件快遞,月休四天,一個月工資差不多是四千七百元。
4700工資-20飯錢/天*30天-1500元存款=2500元。
秀兵看起來不像大手腳的人,再算一些小開支,估計也就五百。所以,北京的地下室房租一個月要兩千!
由此推斷:秀兵是懷揣着夢想,靠着快遞這份工作,在北京艱難的活着。
秀兵很清楚北京只適合自己攢錢,但不適合自己創業。所以,他帶着十九萬存款和十年快遞經驗,返回了家鄉。
紹羣也明白都市的浮華,誆不住素來我行我素的自己。回大山深處去,用自己研發的咖啡豆,打敗父親眼中幾代人的希望-----普洱,才是他的夢想。所以他也回了家鄉。
那麼晉北呢?
晉北在北京創業多年。結果是不僅賠錢,一次也沒有成功過。
是因為他沒有明確目標嗎?不,他在每一次追求紅利期的時候,目標都很非常明確,他要賺錢。
是因為他選的產品不對嗎?不,就算他沒有成功,但是其他人跟他選同樣的產品卻脱穎而出了。説明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晉北就像一棵普洱咖啡樹,只有在最合適自己的土壤生長,才能產出有自己獨特風味的咖啡豆。
這一點,在後來他去雲南小鄉村後得到了驗證。
他治好了多年的失眠症;他在那裏跟小夥伴獲得了成功;他找到了寄託,不再是浮萍。
那裏才是他的“地利”,而不是在北京,那裏才有他的“人和”,而不是在北京。
正確的事,不一定容易;容易的事,不一定正確。在做選擇時,適合自己的就是正確的事,即使它並不容易。
在北上廣深,確實擁有更多的資源,以及更大的包容性。
我們穿梭在這些城市中,以為自己就屬於這座城市,可是,在這裏並沒有我們的户口,這裏只有我們的腳印。
回到家鄉和小城,也並不意味着着舒適和安逸。所以即使逃離北上廣深,也需要勇氣。
無論如何選擇,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無論身處在喧鬧的都市,還是落腳於偏遠的山村,最終我們都會種出自己心中的“咖啡豆”。
電影的最後,是圓滿的結局:晉北在創業的第8個年頭,終於贏來了成功。這也驗證了那首著名的小詩《走在自己的時區裏》:
該文的素材及圖片來源於:電影《一點就到家》。文中人名均為劇中人物;
作者簡介:雲中鈴蘭,一個即將成為媽媽的待產大齡女青年;一個想成為新時代的斜槓青年,卻畫風走偏,活成了跟生活較勁的抬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