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西方媒體不斷炒作中國“擴核”等話題,這一次英國《金融時報》(FT)也摻和了進來。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16日獨家報道稱,中國在8月份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武器,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枚導彈先是進入軌道以後進行“環繞地球”飛行,隨後再重返大氣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不過最終戰鬥部落在距標靶二十餘英里(約合30多公里)處。
文章稱,這一能力使得該型武器可以突破現有的防空體系,美國官員稱,中國的高超音速技術遠比美國認識到的先進。《金融時報》的消息也不算空穴來風,此前美國空軍部長宣稱,中國在“軌道打擊”能力上取得進展,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則在8月份警告稱,中國的高超音速核武器對北美防空司令部提出“重大挑戰”。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金融時報》渲染的武器是“在軌高超音速武器”。這種“軌道高超音速武器”從理論上確實可以對現有的一切反導和預警體系有極強突防效果。但用於核打擊的彈道導彈往往投擲重量有限,這種“軌道高超音速武器”會需要佔用大量的載荷用於入軌和重返大氣層,導致其打擊效率偏低,並不是什麼實戰效能特別強大的武器。即便有這樣的實驗,也是用於航天領域其他方面,而非軍事化用途。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金融時報》在報道中稱,今年8月份的試射中,中國試射了一枚可塔載核彈頭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但和以往彈道導彈不同的是,這枚“飛行器”在飛向目標之前,先在近地軌道空間進行環繞地球飛行,隨後再重返大氣層,不過最終戰鬥部落在距標靶二十餘英里(約合30多公里)處。
兩名官員表示,此次試驗表明,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驚人進展,中國的高超音速技術遠比美國認識到的先進。一名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時報》:“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金融時報》稱,這次此次試驗引發了新的問題:為什麼美國經常低估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展。
各國對於高超音速武器的定義不同,一般而言,高超音速武器指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武器。目前,當今世界上只有中國擁有實用化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國和俄羅斯均未正式列裝高超音速武器。和傳統的彈道導彈相比,高超音速武器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內飛行,目前的攔截手段很難攔截超音速武器。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金融時報》渲染的這種武器飛行情況和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都不同,是一種“在軌高超音速武器”。美國此前也開發過HTV-3X、X-37B等在軌高超音速試驗項目,但並未用作軍事用途。
這種導彈首先達到了入軌速度,將載荷送入了近地軌道,而傳統的洲際導彈不需要達到環繞速度,這使得這種武器理論上可以打擊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而在突防模式上,而這一軌道武器同時又搭載了在大氣層高超音速飛行體,使其可以在防區外很遠的地方重返大氣層以後開始進行高超音速滑翔。
這種“軌道高超音速武器”從理論上確實可以對現有的一切反導和預警體系有極強突防效果,現有的中段反導預警體系以計算有固定彈道的彈道導彈為主,無法有效攔截在軌機動的航天器。而高超音速滑翔體在軌道機動結束並且再入後,還可以在大氣層內用氣動力控制維持大氣層內機動,避免美軍使用中段攔截彈進行攔截,並且由於其本身極快的速度增量,還可以極大壓縮其末端反導的反應時間。
不過,彈道導彈有別於運載火箭。用於核打擊的彈道導彈往往載荷、投擲重量有限,這種“軌道高超音速武器”由於其構型和彈道模式限制,相比起一般的彈道導彈彈頭而言可用載荷容積會相對較少,死重(指結構重量等無效重量)卻會更大。而相比於一般的高超音速滑翔體彈頭而言,又需要更多重量用於入軌,因此其若攜帶核武器,則當量也不會太高、打擊時間較長、打擊效率偏低,實戰效能並不理想。
航天專家告訴觀察者網,這種航天器反而是應用於其他的航天航空領域,前沿構型探索,氣動熱力模型搭建,數據收集等,都有極佳的效果。
《金融時報》炒作的這種武器比“錢學森彈道”更加極端,他是將載荷直接送往近地軌道 圖源:社交媒體
美軍現有的預警雷達和中段防禦體系多半部署在北半球和美國北方,美國南半球和南方缺乏預警 圖源:美國反導局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中國核武器政策專家泰勒·傅瑞威爾(Taylor Fravel)告訴《金融時報》,他雖然不知道這次試驗是否真實,但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飛行高度較低,這使得他們很難追蹤並摧毀。他隨後開始渲染“中國威脅論”稱,這種武器將突破美國一切防空系統,中國完全開發和部署這種武器,將“破壞戰略穩定”,不過中國僅僅試驗一次這種武器,不代表他們擁有部署的能力。
北美空防司令部司令格倫·範赫克在8月份曾表示“中國最近展示了非常先進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能力”,並警告該能力將對北美空防司令部提供威脅警告和攻擊評估的能力提出重大挑戰。
曾經渲染美國空軍“要嚇住中國”的美國新任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在9月份曾暗示,北京方面正在研發一種新的“軌道武器”。他表示,中國取得了巨大進展,包括“從軌道進行全球打擊的可能性”。他拒絕提供細節,但暗示中國正在開發類似於蘇聯在冷戰期間試圖研發的“軌道轟炸系統”類似的武器。
肯德爾説:“如果你使用這種方法,你就不必走傳統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道。這是一種繞開導彈防禦體系和導彈預警系統的方法。”
兩名熟悉此次試射內情的人士表示,理論上中國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可以走南極路線對對目標實施攻擊,這將對美國軍方構成重大挑戰。因為美軍現有的預警雷達多半部署在靠近北極的阿拉斯加基地和美國北方,可以防禦北極路線的彈道導彈,而其在南半球和南極方向缺乏預警,因此這種武器可以進一步壓縮美軍的預警時間。
目前,五角大樓沒有對這一消息進行回應,這一消息披露之際,拜登政府正在撰寫每4年發表一次的《核態勢評估報告》。這份報告是美國國會要求政府撰寫的,目的是告知國會全球有核國家的核武器部署情況和發展態勢,以及告知國會美國政府的發展方向。
對於西方炒作我國“擴核”的指責,我國外交部、國防部有過多次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9月2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北約近來不斷渲染“中國核威脅論”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中國一直堅持自衞防禦核戰略。中國恪守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從未參加任何形式的核軍備競賽,也沒有在國外部署核武器。任何國家只要無意威脅和損害中國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都不會受到中國國防力量的威脅,也不應該感到這樣的威脅。
華春瑩指出,國際社會真正應該感到關切的是北約的核共享政策。希望北約敦促美方切實承擔起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進一步大幅、實質削減核武庫,為最終實現全面徹底核裁軍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曹熙_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