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們裝完系統後將台式機機箱拆開並完成清潔工作。 學生們在從社會募集來的閒置電腦上進行系統安裝。 製圖:李潔 上外附屬雙語學校的20名初一學生,來到上海眾谷公益青年發展中心,經過6小時的“愛傳遞·成長傳送門”深度公益體驗,動手動腦,將從社會上募集來的閒置電腦,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經過安裝更新、清潔、打包等多個步驟完成“再生”。不但學生們個個都成為電腦再生“小達人”,他們親手更新再生的電腦也將在不久以後出現在偏遠山區學校的“再生電腦教室”內,讓遠在山區的孩子們也能用上高質量的電腦,瞭解外面的世界。 均本報記者 袁婧攝
讓一台舊電腦再生,需要多少時間?答案是一個半小時。僅僅是一台舊電腦,“旅行”到鄉村,就可以把鄉村的孩子“接入”外面的世界,更多的電腦還可以建成電腦教室,惠及更多鄉村兒童。昨天上午,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初一(6)班的20名學生結束最後一次返校後,就在兩位家長志願者的帶領下,頂着瓢潑大雨來到彭浦科技園一處並不起眼的廠房中,開啓他們暑假生活的,是一次長達六小時的“電腦再生”志願公益服務。
不喜歡電腦的女生,為何每天都來打卡?
“同學們,你們知道公益是什麼嗎?”台下,舉手表示曾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只有寥寥數位。
“今天你們將在電腦工程師的指導下,讓60台舊電腦重獲新生,隨後這些電腦將被運往江西弋陽縣,用於當地電腦教室建設。昨天,江西婺源的第8間鄉村電腦教室搭建工作剛剛完成。”活動伊始,主辦方眾谷公益的老師介紹起了“愛傳遞·再生電腦教室”這項滬上老牌公益項目的初衷,並向同學們發佈了詳細的“任務書”。
隔壁的再生車間裏,近百台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已整齊排列。這裏就是這些初中生們動手實踐的“主場”。
在檢查完電腦外觀的完整性後,每名學生都拿到一個系統安裝專用U盤,在電腦工程師的指導下,開始對面前的電腦進行系統安裝。60多歲的臧建勇,是車間裏的“老法師”。雖説面前的學生一多半是對電腦不夠精通的女生,但在臧老師耐心“指揮”下,一台台電腦很快就有了新系統。
“裝完系統,你們還得查看機器的系統屬性。CPU、硬盤、品牌、內存……全部寫在便籤紙上。因為這些電腦都是愛心人士和企業捐贈的,每台機器的配置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把機器的信息詳細記錄下來,錄入機器後的二維碼。誰組裝的、捐贈到哪所學校,最後什麼時候回收,每台電腦的去向和使用情況只需掃碼就能一目瞭然。”臧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檢查着學生們的“作業”。
和他一同指導學生的,還有已經完成三校生高考、正在暑假中的李詩芸。兩週前,她和同伴陳琳從網上得知眾谷公益在招募暑期志願者,便結伴報名前來。儘管近期申城梅雨不斷,但她倆幾乎每天都來,如今已經成了再生電腦車間的“得力干將”。雖然李詩芸對電腦興趣不大,但能利用業餘時間幫助到鄉村的孩子,成為她堅持每天來“打卡”的理由。
讓更多學生和家長,成為傳遞愛的志願者
“裝台式機的男同學,你們裝完系統後自己想辦法把機箱拆開,然後完成清潔工作。”這個要求顯然沒有難倒幹勁十足的男生們。個子高高的李政翰,“三下五除二”就把機箱後蓋打開。拿起小刷子、打開吸塵器,主板、電源、風扇……挨個清理一遍。
經過工程師的檢查後,同學們將自己組裝好的電腦,用發泡膜妥善包裹後裝進紙箱,並在紙箱外側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很快,這些“再生電腦”就會送到鄉村孩子們手中。看得出,每個人的表情都超級認真,大家都想把最好的禮物送到鄉村學校的小夥伴們手中。
一個下午的時間,每位同學都順利完成了3台電腦的再生“指標”,並開心地接過了愛心體驗證書。
活動的主辦方,眾谷公益理事長張斌峯告訴記者,運行11年的“愛傳遞”項目已在雲南、甘肅、貴州、新疆、西藏等地以及蒙古國、肯尼亞、烏干達等國援建了410間電腦教室。近年來的每個暑假,都會有慕名而來的學生參與到再生電腦教室的志願服務中,同時項目也會組織學生前往雲南、貴州、青海等地,參與“愛傳遞·成長之旅”實地參與搭建鄉村電腦教室。
今年暑假,為了讓更多孩子參與其中,他們與專業的青少年教育項目與諮詢機構——成長傳送門進行公益戰略合作,將這一項目升級成為了“愛傳遞·成長傳送門”鄉村電腦教室支持計劃。從募集電腦到電腦再生、從赴外地搭建電腦教室到回訪調研電腦教室,對整個流程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參與。
“除了能讓都市少年真真切切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之外,在整個項目中我們還設計了非常完整的項目課程,有課題、有團隊、有分工,讓同學們思考怎麼做公益才更聰明和更有效!雖然有疫情影響,但這次暑假活動的報名者依舊踴躍。我希望通過組織這樣的假期實踐活動,發動更多的都市青少年和家長,積極參與到幫助鄉村學校和孩子的行動中來。”張斌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