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抗衡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提出的“大動作”,還沒公佈被曝已經縮水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開啓“亞洲之行”。由於事先就放出了“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這一遏華大新聞,拜登的本次行程備受關注。

然而,這一被彭博社稱之為“為抗衡中國在亞洲影響力而提出的”大動作,還沒等拜登把它發佈出去,就已經“縮水”了。

英國《金融時報》5月20日援引6名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及其他國家決定弱化發佈“印太經濟框架”時使用的措辭,以吸引更多國家加入。根據《金融時報》拿到的出版草案,發佈聲明裏的各國將“啓動談判”這一措辭會被弱化,轉而表現一種各國正在開始磋商,以便隨後展開談判的狀態。至於具體會用什麼措辭,《金融時報》稱美國官員們還沒有決定好,白宮也沒有回應媒體置評。

與此同時,拜登已乘“空軍一號”抵達韓國——他亞洲五日行的第一站。再過3天,“印太經濟框架”就要在日本首都東京發佈了。

美國為抗衡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提出的“大動作”,還沒公佈被曝已經縮水

拜登乘坐專機抵達韓國京畿道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 視頻截圖

很多國家都在問:我們要籤啥?

與拜登政府在安全領域推進一些議程不同,“印太經濟框架”的推進過程可謂是磕磕絆絆。《金融時報》指出,該戰略是美國為了回應來自盟國和夥伴的批評提出的,因為在過去一年,印太地區各國一直敦促拜登政府制定一項經濟戰略,批評人士也指責美國採取“只有槍沒有黃油”的戰略,給了中國一個可以發揮經濟影響力的機會。

等到去年年底,美國開始同印太國家就“印太經濟框架”展開談判,該框架的“四大支柱”包括:一、公平和有彈性的貿易,二、供應鏈彈性,三、基礎設施和脱碳,四、税收和反腐敗。然而,拜登團隊發現他們難以説服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印度加入。知情人士指出,這些國家認為該交易沒有太大價值,尤其是考慮到“印太經濟框架”並沒有跟進入美國市場相關的內容。

但美國官員認為,同削減關税的傳統貿易協定相比,“印太經濟框架”更適合21世紀。他們明確表示,傳統貿易協議在美國政治中已成為一種政治毒藥,使人們很難簽署授予市場準入的協議。

那麼,這個“更適合21世紀”的框架是什麼?實際上,就連要籤協議的國家都不知道。

5月20日,彭博社援引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的話稱,亞洲國家要求提供更多關於“印太經濟框架”的信息。目前,該協議除了不包括更多進入美國市場的內容外,幾乎沒有透露任何細節,以至於很過國家的政府都在問美國:“我們要籤啥?”

美國國內的議員也發現了這一點。報道稱,共和、民主兩黨參議員在3月份的一次聽證會上抨擊拜登的貿易議程,並指責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缺乏談判新協議的雄心。

伊曼紐爾大使本人同樣透露不出什麼實質內容,他強調該協定的象徵意義,稱細節將會在協定啓動後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印太經濟框架在經濟領域表明我們永遠是太平洋的一部分”。

美國為抗衡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提出的“大動作”,還沒公佈被曝已經縮水

伊曼紐爾 視頻截圖


美國前國務院經濟商務首席副助卿唐偉康(Kurt Tong)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一直在包容性和參與性之間權衡。由於美國排除了市場準入的議題,這就意味着一旦在參與協定方面提出更明確的要求,願意參與協定國家就會變少。但是,足夠數量的東南亞和新興經濟體的參與對“印太經濟框架”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美國商界就表示,他們歡迎“印太經濟框架”,因為它讓美國回到了貿易遊戲當中。但是,只有越南、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簽署高水平的數字協定,它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温迪·卡特勒(WendyCutler)則認為,想要吸引更多人蔘與這類倡議,就不能在實質內容上那麼嚴厲,而是要邀請其他人一同塑造它。

日本政府對此有着清晰的認識。《金融時報》援引幾位熟悉談判人士的話稱,日本政府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更靈活的態度,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東南亞國家加入,並增加同他們達成協議的機會,不僅如此,日本政府還敦促美國優先考慮關於數字貿易協定的議題。唐偉康稱,日本和美國在亞洲的其他盟友仍對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感到失望,很多人在批評“印太經濟框架”時其實更多的是對美國無法重新加入TPP感到失望。

日媒:令人驚訝地缺乏實質性內容

就美國在推進“印太經濟框架”時遭遇的困境,《日經亞洲》雜誌網站在4月3日就撰文指出,拜登政府缺乏一個強大的貿易談判工具來實現這一願景。

美國為抗衡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提出的“大動作”,還沒公佈被曝已經縮水

文章稱,如果美國想在印太地區遏制中國,那就需要通過承諾擴大貿易和投資,在該地區形成經濟同盟,但“印太經濟框架”卻“令人驚訝地缺乏實質性內容”,比如如何與亞洲國家接觸,並將它們納入他的經濟框架。

去年10月,拜登在東亞峯會上曾提出了“印太經濟框架”的一部分,如提高勞工和環境標準、開放跨境數據流動和安全供應鏈。但是,除非協定能給予印太國家更多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不然這些國家幾乎沒有動力達成一項對勞工和脱碳標準更嚴格的協議。可如果要這麼做,那拜登政府需要關鍵的貿易促進權——國會授予總統與其他貿易伙伴國談判並簽署新貿易協定的權利,國會對這些貿易協定要麼批准,要麼否決,不能修改其內容。

2015年,致力於推進TPP的奧巴馬政府拿到了有效期至2021年7月1日的貿易促進權,但在那之後國會沒有繼續授權,這就意味着拜登政府只能提供一種鬆散的夥伴關係,無法達成像TPP那樣廣泛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貿易協定。

《日經亞洲》認為,許多國家都希望能夠增加其對美國這一超級市場的出口,這也是美國之所以強大的部分原因之一。所以,如果美國希望各國切實遵守它提出的貿易規則,那就需要降低關税,以激勵成員國遵守其餘條款。不然,新興經濟體都是務實的,不會被理想和戰略打動。

中美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

美國和日本在構思“印太經濟框架”時處處劍指中國,柬埔寨《高棉時報》指出,“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政府用來鼓勵該地區國家與中國市場“脱鈎”的,這對亞洲來説不是好事。它實質上在該地區引入了一個封閉的、排他性的、對抗性的協定,其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意圖明顯,與多邊主義原則背道而馳。

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平等協商的態度推進東盟主導的地區合作。互利共贏、開放包容始終是中國東盟合作的底色。中國東盟合作根植於雙方深化睦鄰友好、加強互利合作的共同需要,着眼於維護地區穩定。中國和東盟不搞零和博弈,不推進集團對抗。只要是促進本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合作倡議,中方都歡迎。

至於美方相關倡議是不是針對中國,你可以去問問美方。我想説的是,中美都是亞太國家,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關鍵是要傾聽亞太國家維護和平、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心聲,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要從本地區共同和長遠利益出發,為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以健康的心態和建設性的做法為亞太區域合作多做實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6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為抗衡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提出的“大動作”,還沒公佈被曝已經縮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