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宋江南|在嘉定,不止有孔廟

 嘉定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地處舊時吳淞江與婁江之間,襟江帶海,山川形勝。早在秦漢之時已有先民聚居,南北朝時大量中原遺民徙居至此,至唐代人口團聚,已有疁城鄉之設,人煙阜盛。自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建縣以來,物阜民豐,人文薈萃,至今已有八百餘年曆史。對於成陸極晚的上海地區而言,嘉定的八百餘年曆史,已是殊為悠久。

尋宋江南|在嘉定,不止有孔廟

圖説:嘉定孔廟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如果説,通過嘉定孔廟,我們依稀可以想見嘉定建縣之初的歷史風貌,那麼泮池橋前悄然橫卧的小囡橋石欄板構件,則要比孔廟早上160多年。“作為嘉定城內最古老的橋樑,小囡橋因護欄石板上的羣孩嬉戲圖得名‘孩兒橋’,民間俗稱‘小囡橋’,至今已有960多年的歷史。尤其,這座橋建成後的900多年裏,一直沒有翻建與修繕的記錄。可知當時建造人趙安國花費了相當的資金與心血,保證了橋的高質量。”嘉定博物館副館長王光乾驕傲地告訴記者,“除了小囡橋,除了孔廟,我們嘉定還有不少南宋的文物遺存。”

尋宋江南|在嘉定,不止有孔廟

圖説:橋上石刻

  比如,普同塔,建於宋嘉定十五年(1222),為南翔寺遺物,具有鮮明的佛教文化特徵,六面三級,寶相莊嚴;比如,萬佛寶塔雖建造年代不詳,但考為宋代,寶塔上的觀世音菩薩像,有唐人造像遺風,但體現了宋人審美觀的變化,雖體態仍較豐滿圓潤,但身體裸露部分已較唐代少之;比如法華塔,始建於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後世歷經多次重修,淡褪了佛教文化底色。“作為嘉定文脈的象徵,法華塔承載着嘉定學子科考中舉的願望,帶有濃厚的世俗文化色彩。”王館長介紹説,現今留存的法華塔為四面七層樓閣式建築,二層以上二面設門,二面壼門,逐層互換,每層設斗拱、腰檐、平座欄杆。塔心室和門兩側各設佛龕,內設木梯可登至頂層,為遊人登高攬勝之所,“嘉定部分早期塔寺尚保留着南北朝以來吳越佛國的影響,隨着宋元世俗生活的發展,最終和光同塵。”(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92 字。

轉載請註明: 尋宋江南|在嘉定,不止有孔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