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俄媒聚焦:中國交通發展藍圖令人驚歎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月23日發表題為《中國的公路里程是美國的兩倍》的文章稱,中國交通發展藍圖令人驚歎。作者為米哈伊爾·莫羅佐夫。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出台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實質可歸納為一項明確精準的任務——提升中國境內外交通可達性。中國計劃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前者是指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羣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後者是指快貨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一切將如何實現?《規劃》指出,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將從2020年的3.8萬公里發展為2025年的5萬公里。時速2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鐵路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將達到95%以上。鐵路營業里程將增至16.5萬公里。到2025年時新建民用運輸機場30個左右,使總數超過270個。到2025年,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將由1.61萬公里增至1.85萬公里。

到2025年,中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將達到19萬公里,2020年該數據為16.1萬公里。

城市交通也在規劃中。該領域建設發展迅速,近期尤為如此,但現階段主要趨勢是綠色化和智能化。城市中使用新能源的公交車佔比將從66.2%提高到72%。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從6600公里增至1萬公里。在交通量增加的同時,這將使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5%。

低碳交通的發展十分特別,主要是電動交通。自由媒體網對此進行過多次報道:中國電動汽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且領先其他國家的優勢越來越大。當前全中國包括城市交通在內的交通行業都在轉向電力牽引。按照《規劃》,充電站網絡將大幅擴大,目標是主要高速公路都將設置充電站。

當然,中國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根據《規劃》,到2025年將大力拓寬西部地區的交通道路,改善邊境地區的交通條件。這意味着,此前沒有道路、火車站和機場的地區將成為建設以上設施的首選地。《規劃》還特別關注城市和鄉鎮及其周邊農村地區之間的連通性。

而這些只是《規劃》中提及的個別發展方向和要求。幾十年來,中國對基礎設施發展投入了對我們來説無法想象的大筆資金。而且,這些投入並沒有打水漂,而是帶來了巨大回報。因為中國認為,如果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就無法實現國家的均衡和高質量發展,也無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現在不妨看看中國為實現這種平衡發展為自己創造了哪些條件,以及同其他國家進行一下對比。就以我們過去印象中美國引以為豪的最為複雜的高速公路網為例。在兩國陸地面積大致相等的情況下,中國在這些道路的開發上早已將美國這個“機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遠遠甩在身後。中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為16.1萬公里(2025年將達到19萬公里),美國約有9.7萬公里。

在高鐵方面,無論是在客流量上,還是在里程、時速(300公里/小時及以上)和可及性(平均票價)上,中國都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在中國,去年生產並銷售了超過300萬輛綠色能源汽車,併為其配備了全國性充電站網絡。到2025年,中國將產銷700萬輛電動汽車,即此類汽車將佔據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