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網站12月22日發表題為《戰略競爭:美國新政治週期裏的俄美關係前景》的文章,作者是該理事會項目主任伊萬·季莫費耶夫。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總統選舉通常會引發新總統本人對俄美關係影響的疑問。隨着美國每個新政治週期的到來,有些俄羅斯人就會盼着雙邊關係未來變得更好。在唐納德·特朗普當年獲勝之後就是如此。其他很多位美國總統上台時,都是這種情況。但很快,希望就破滅了。即使俄美總統之間建立了友好關係,外交政策的架構和運轉也消除了這種積極作用。
美視俄為主要對手
這次贏得總統選舉的拜登是過去幾十年來罕見的、沒有在莫斯科引起虛假期待的美國總統。觀察家們大概不會對他對俄羅斯的“新鮮觀點”抱有任何幻想。拜登的對俄態度將與美俄關係機制及美國對俄政治路線的基本調門相符。我們要清醒評估雙邊關係的性質以及美國政府行動的戰略方向。
對美國而言,俄羅斯是最危險的主要對手之一。儘管經濟疲軟,俄羅斯仍是一個軍事大國,有能力獨立決策並維護自己的決策。儘管俄羅斯在意識形態、軍事和經濟影響力方面都不如蘇聯,但它作為一系列潛在反美聯盟參與者的地位也很重要。
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在大多數方向上對美國構成威脅或挑戰:在歐洲、亞洲、中東地區以及在核力量、數字、航天等關鍵領域。在極少數領域裏,俄羅斯對美國至關重要。往好了説,這指的是維持關於軍備控制的對話、在北極的合作、在反恐方面的零星合作、在氣候變化方面的模糊夥伴關係、在太空領域的殘餘合作以及微不足道的經濟聯繫。
美基本戰略是遏制
拜登及其政府對俄政策將旨在完成以下戰略任務:
·最低限度的任務是遏制俄羅斯和制衡其軍力,最高限度的任務則是在所有關鍵類型的武器和軍事技術方面佔據充分優勢。與此同時,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在這個方向上的理想任務是按照1945年對德模式徹底解除俄羅斯武裝。這隻能通過從軍事上摧毀俄羅斯或者從俄羅斯內部推翻和重建其政治體制來實現。
·動搖俄羅斯政治體制。它的實施通常與資助俄羅斯反對派、向親西方民眾灌輸意識形態觀點和發動信息戰等有關。但這只是劇本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重要的環節。儘管上述因素都使用過,但蘇聯崩潰的主因並不在此。它的垮台是因為國內問題不斷累積,對這些問題缺乏重視,隨後又失去了對它們的控制。華盛頓可能會假設相同場景也適用於當今的俄羅斯。一些親西方的熱心鬥士也會推動這個目標。
·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和技術遏制。沒有制裁和對貿易、投資、金融和技術的限制,就不可能解決這一任務。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即便在2014年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發生激烈爭執之前,俄羅斯也無法克服其處於邊緣的經濟地位。
俄應利用國際變局
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關注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保持和發展國防實力。這是一項費時費力且成本昂貴的任務。很多武器系統無助於我們解決當前的外交政策問題。但它們能保證莫斯科在某個階段不會變成1999年的貝爾格萊德。
·堅持依法治國,建設開放社會,實現高效治理。無論外部力量如何進行積極的宣傳、打信息戰和實施情報間諜行動,上述模樣的國家都很難被動搖。保持與全球經濟的聯繫,但要認識到全球化正在被大國的政治競爭擠壓。這意味着必須實現貿易關係多元化,並依靠我們在戰略領域的實力。
但是,這些措施本質上純粹是防禦性的。有可能採取進攻行動嗎?完全可以。不過,我們大概不會複製美國的任務。我們未必能在絕對的力量層面擊敗華盛頓。美國政治制度的穩固性太強,無法以美國人對敵人使用的同樣手段反制美國。對我們來説,構建可行的全球經濟替代秩序也很困難。還有什麼辦法?
首先,利用當代國際關係瞬息萬變的趨勢。其中包括:技術平台的競爭,意識形態體系和價值觀的變化等。隨後開展有針對性的行動,但同時將力量集中在俄羅斯具有經驗和有望實施積極政策的地區和領域。最後,俄羅斯機制、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本身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也很重要。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