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就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融資、量產交付、燒錢輸血、擴大規模,是新勢力的必經之路。
造車有多費錢?蔚來CEO李斌曾説過,沒有200億不要造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曾表示:“如果從0到1大概要200億的話,第二步的這個錢肯定超過300億。”隨着資本市場迴歸冷靜,新勢力融資困難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2021年8月12日,理想汽車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為繼小鵬汽車之後第二家在香港雙重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其股票代碼為“2015”,每股定價118港元,低於預期每股150港元最高發行價,折讓率達到21.3%。公開發售階段,理想汽車獲5.5倍認購,最終募集資金約為115.52億港元。
此前在港交所上市的小鵬汽車,融資認購倍數高達14.73倍,融資淨額高達140億港元,每股165港元的發售價也相對更高。首日破發之後,理想汽車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
“講故事”已成為過去
認購期間,理想汽車表現平平,21.3%的“折價”也沒有為理想汽車吸引更多投資人的青睞。開盤破發,全天低開低走,完全沒有當初登陸納斯達克時的恢弘氣勢。截至8月16日,理想汽車港股收盤價為106.40港元,市場反應較為平淡。
雖然理想汽車在美股上市已經一年,最近幾個月也跑出了黑馬的姿態,但本次迴歸港股後連續3個工作日破發。港股融資後是否能打開新局面仍是個未知數,但它的下半場註定是一場硬仗。
儘管目前“蔚小理”均實現毛利率轉正,但依賴外部輸血的狀況並沒有改變。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蔚小理”的虧損金額分別為45.1億、7.86億、3.6億。單從數據上來看,理想汽車的盈利能力是最強的,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畢竟,理想汽車目前僅有理想ONE一款車型在售,而且走的是增程式技術路線。相比於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最少3款以上的新勢力,單一車型帶來的風險更大,銷售壓力也不少,收入不確定性更高。
另外,從政策角度出發,純電動才是未來的主旋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補貼不斷下調,北京、上海對增程式電動車的利好政策進一步收緊,理想ONE的增程式技術路線的優勢會逐漸變弱,發展前景也會隨之收窄。
至今仍未踏入純電動市場且銷售車型單一的理想汽車,相對於蔚來、小鵬顯然是差了點想象力。
當初的捷徑,如今的彎路
更為重要的是,理想汽車當初選擇的捷徑,如今看來其實是一條很長的彎路。
眾所周知,續航焦慮問題自新能源車誕生之後就如影隨形,為了解決這一痛點,理想汽車開局的路子就有別於其他造車新勢力。尤其是定位於中大型SUV的理想ONE,即使得到更大容量、更高密度電池的支持,續航表現也未必會很驚豔。
當主流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普遍在500km左右的時候,理想ONE在增程式技術加持下,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輕鬆超800公里。大幅降低電池成本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整車成本。33萬,7座中大型SUV,沒有續航里程焦慮,還能上綠牌,理想ONE憑藉較大的差異化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但隨着新能源基建設施的完善以及電池技術不斷升級和規模化帶來的成本下降,增程式電動車的成本優勢也會逐漸被抹平。據數據顯示,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系統平均售價,已經由2014年的2.89元/wh降至2020年的0.84元/wh。
加上政策和多地政府對增程式電動車的收緊,從長遠來看純電動才是新能源車的主流。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下,理想汽車也開啓了自己的純電動戰略。據招股書內容顯示,所得款項淨額的20%,將用於研發高壓純電動汽車技術、平台及未來車型,並計劃在2023年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汽車;10%用於增程式平台開發。
重心的偏移,在純電動領域處於剛起步狀態的理想,想要追趕上蔚來和小鵬,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資金。當初的“一招鮮吃遍天”,其實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捷徑才是最大的彎路。
新一輪資格賽已經打響
可能有不少人會問,理想和蔚來、小鵬之間的差距,不就是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和時間的問題嗎?以新能源車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來看,市場格局和整體架構早已是今非昔比,資本市場對於新能源車市場的態度也大相徑庭。
根據“蔚小理”披露的2020年財報,它們在研發上的投入分別佔全年營收的15%、29.52%和11.62%。正如財報內容所示,理想汽車的研發投入在過去幾年時間裏,一直處於三者中最低的水平。
在新車型研發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需要繼續加大投入,也有相應的北京工廠產能規劃,加上渠道建設等,理想汽車相對於蔚來、小鵬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大的資金需求。但面對趨於理性的資本市場,融資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現金儲備來看,截止到今年7月20日,“蔚小理”三者的現金儲備分別為475億元、362億元和303.6億元。蔚來、小鵬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產品和改款車型的上市,理想ONE時隔三年才推出改款車型。要想縮小三者之間的差距,可以預見的是,理想汽車的資金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新能源賽道上的玩家越來越多,競爭也愈發激烈。蘋果、百度、小米、360等跨界玩家紛紛入局汽車領域,李斌曾説過:“2019年至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都處在‘資格賽’中。可能剛剛比賽了兩局,現在又進來很多有實力的同行,這個行業越來越有意思,競爭肯定越來越激烈。”
面對內憂外患,理想汽車需要改進的問題還很多,需要提速的地方更多。沒有足夠的規模,公司就很難扭虧為盈,還遠未度過危險期。新能源汽車已進入2.0時代,未來或許還將發生更多變數。理想能否實現它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