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原標題--你是個好人嗎?我呸,你才是個好人。

你曾經有多少次想當一個壞人的?反正我毫不避諱地説,我想過很多次!

“好人”的口頭禪多半是:

我都是為你好……但主語其實都是“我”。

好人是無私的利他的人,或者利己同時也利他的人。

那麼加了引號的好人,就是那些看上去為別人,但其背後另有企圖。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好人”總願意在別人世界裏指手劃腳,指點江山,但自己的世界雲霧繚繞,迷茫一片。

“好人”是用“付出”的方式索取的人,是用“愛他人”來“愛自己”的人。

好人”很累,但如果不“好”下去,就會感覺空虛或擔心被排斥。

“好人”有被需要的癮。

“好人”的面具戴得很深。

這樣的好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也有可能那就是我們自己。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小時候看電視,我常問父母,究竟白衣服的是好人還是黑衣服的是好人。

那些影視作品裏,好人無一不是歷經苦難,受盡折磨,方能感動天地,最後依賴神助或者自身頑強的意志,才得以戰勝壞人。

獲勝的理由看似必然,實則僥倖。

很多都依賴千鈞一髮之際的神佑,或者敵人的疏忽,或者自己莫名其妙的運氣。

完全不具有普適性,換句話説,如果別人來當好人的話,可能早就死翹翹了。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想當一個壞人了。

這些滿腔正義的影視作品,彷彿全程都在我們耳邊低訴:當好人那麼苦,去當個壞人吧!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回到現實的職場中,當一個“好人”真的是很累的。

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最容易被別人控制。

你沒有了原則,人家對你自然就沒有了底線。

我們做好人,是為了內心安寧,為了營造好的環境。

所以,選擇做好人的前提,只有兩個:我願意,或者,對我有利。

如果你內心不甘,如果別人從不領情,你卻永遠忍讓,永遠不為自己爭取,永遠打落牙齒和血吞,那就不是好人,是慫包。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有時候,“好人”是一個陷阱。

他們一旦給你貼上好人的標籤,下一步可能就要侵犯你了。

你這麼好,一定要幫我哦。

你這麼好,一定不會拒絕我吧。

你這麼好,一定可以體諒我原諒我啊。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於是單位的垃圾桶就該你倒,額外的工作就該你加班幹,最後的年終獎就該你最少。

於是朋友聚會就該你付錢。於是別人説話沒輕沒重地傷到你,你就該不在乎。

於是就算你揹着房貸,親戚借錢你也該給。

於是所有的規劃安排,就算跟你相關,也沒人來問問你的意見。

於是你總是那個被忽略,被怠慢,被最後一個想到的人。

誰讓你是好人呢?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倒是那些渾身是刺、一惹就毛的人,永遠不會被虧待。

當你活成了別人不敢活的樣子,你就冒犯了他們裝模作樣的人生。

有個網絡詞彙叫“好人卡”,一般用來指被拒絕或被分手,比如“你是個好人,是我配不上你。”

“好人”往往是不再向外投注能量,心輪閉塞的人。

人與人之間能量交流互動的時候才會感覺幸福,所以沒有能量流動的好人被拋棄實在太正常。

“好男人”多表現為封閉的程序化生活,不需要別人也不願意被需要。

“好女人”多表現為付出和自我犧牲,內心只有極少的愛和很多的怨。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經濟學裏有一個概念,叫機會成本。同樣的一個小時,你拿去刷朋友圈了,看電影就少了一小時了。

同樣的五塊錢,買了一個蘋果了,就等於是放棄了買一個芒果的可能性。

想取悦所有人?

結果很可能是誰都取悦不了。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沒法拒絕別人,不代表你是好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常見。

明知對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知道自己不想承諾的,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無法拒絕,讓自己身心俱疲。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取悦症」。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測試,你有取悦症嗎?(多選)

乞討者找我要錢,我往往都會給

同事找我幫忙,我一般不會拒絕

大家都覺得我是個好人

我非常不想和他人發生衝突

我不想別人生我的氣

我很少把工作派給別人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當我拒絕幫助他人時,我會內疚

我平時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我

我幫了別人,別人不感激,我會生氣

如果你有3條以上符合,那就基本已經確診取悦症了。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心理學認為:

通常做好人是邊界不清的,因為在潛意識裏,只有不斷地犧牲掉自己,才是個好人,才會被成全為好人。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界限,一味地忍讓、沒有原則,只會讓自己過得不舒服。

有些好人,因為怕拒絕對方,而產生愧疚。

做為一個好人,他們往往承受不了這種愧疚感,這隻會讓他們深深的自責。

他們只有去做一些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讓對方感到滿意、讓對方感到舒適。

而這個過程,往往是自己讓自己難受,自己勉強自己。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深夜裏,你困的兩眼打架,但電話那頭,閨蜜一直跟你吐槽、訴苦,你很想掛電話可又不敢;

下雨裏,你同事找你借傘,你明明只帶了一把傘,卻還是好心將傘借給同事,自己卻在辦公室苦等雨停了再走;

· 這些原本是別人的事情,原本應由別人承擔的,卻因為你好人的心態被他們全轉移在你身上了。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一定要做個委屈自己的人?

不做好人又會怎麼樣呢?

你可以嘗試説不,撕掉好人的標籤。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你未必是好人,只是沒機會變壞。

斯坦福監獄實驗:

197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引發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於人性的天真看法。

實驗中,通過專門測試挑選了徵募來的受試者,即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這些人被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兩組,接着被置身於模擬的監獄環境。

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到了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原定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終止。

在監獄試驗的參與者中,所有人都深深地陷落於自己的設定角色,束手無策,無法自拔,甚至連這個遊戲的設計者津巴多本身也捲入其中。

津巴多在實驗的總結中説道:

“當好人變成了壞人的時候,那些壞人並不認為自己變成了壞人,他們要麼認為受害者是罪有應得,要麼認為自己採取的手段是有其正當目的來作為基礎的。“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在這個實驗中,原本單純善良的學生在非常短暫的時間裏,性格發生鉅變,監獄的特定環境和人為的情境設置激發了人性中惡的一面,使他們失去了自主判斷的能力。

好人一夜之間就可以變為壞人。

大家都是人,為什麼有人敢欺負你呢?

比如,你和老公原本家庭地位平等,為什麼過着過着,你就不由自主變低微了呢?

根本原因非常簡單,就兩個:

第一,他之所以敢怠慢你、敢欺負你,是因為你做人沒有原則;

第二,即使你有原則,但你沒膽量、沒能力去維護你的原則

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框架問題”。

一個人敢在你面前肆無忌憚,是因為他已經把你摸透了,他覺得你是個慫包,又沒有底線,他咬定你不敢反抗。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西方有句諺語: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在生活裏我們是不是總會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難以置信的事:

忽悲忽喜、勃然大怒、破口大罵、舉止失常……

不要忽略這些失控的經歷,試着去了解自己的陰暗面吧,它是我們的朋友,可以釋放我們的潛質,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本質。

人與人之間,不是説你對他好,你一味地寬容、忍讓,就可以在他心裏有一席之地。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長久健康的關係,不會因為你的臣服而完美。

心理博弈無處不在,我們身處的環境和關係裏,處處都存在博弈。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對抗和較量,如果你只會做温順服從的羊羔,那必定會成為狼羣口中的美餐。

我鼓勵你做一個好人,更鼓勵你做一個“不好惹”的好人,該有的權益就要去爭取,那些看上去的老好人都不是好人,那些不好惹的人才是真好人。

我們選擇做一個好人,是因為刻在骨子裏的善良,但這並不能成為別人可以肆意傷害我們的理由。

聰明的好人,從不主動惹事,但並不怕事。要讓壞人更猖狂。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菩薩低眉,金剛怒目!

有稜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沒有鋒芒、沒有稜角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粗鄙的世界走得更遠。這股鋒芒和稜角就是智慧和原則。有了智慧和原則才會有底氣。

在這薄情的世界裏,學會絕情地活着,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不要用好人來綁架自己,堅持你作為好人的底線和原則。

願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心存善良,但應有護身鎧甲,做一個不好惹的好人。

我們的:小賢心理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作者/來源:實用心理學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7 字。

轉載請註明: 心理學:你是個好人嗎?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沒機會變壞而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