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彈危險。一部名叫《拆彈專家2》的電影正熱映,拆彈專家守護着百姓平安。其實,生活中存在的許多人際關係隱患,正如一顆顆炸彈,處理不當,會導致親近關係出現裂痕,甚至釀成悲劇。做一名“拆彈專家”,非常重要。
一番努力解除離婚危機
半年前,江西南昌64歲的侯成漢打了老伴一巴掌。之後,他和老伴的關係持續緊張,甚至鬧離婚。兩人的矛盾源於帶孫。半年前,把外孫帶到三歲時,老伴嚷嚷着要將外孫送到親家去,“她覺得太累,認為親家也該負責”。考慮到女兒和婆婆關係不好,侯成漢接過了帶孫重任,老伴卻一直罵他傻。一天,侯成漢忍不住與老伴大吵一番,還在衝動中打了她。事後,他也很後悔,卻難以補救與老伴的關係。
去年,海南海口61歲的鄒建寧也差點和老伴離婚。當時,老伴提出要離婚,他還很驚訝。爭吵中,鄒建寧明白了:自己沒退休時,帶孫的事全由老伴承擔;退休後,自己只顧外出訪友,讓老伴覺得沒責任感。搞清楚癥結後,鄒建寧主動承認錯誤,給老伴消消氣。之後,他做起了老伴的“學徒”,幫忙帶孫,還學習手機攝影給老伴和孫兒拍下美照。這番努力,幫他解除了“黃昏離”的危機。
自己轉變,兒子也變
父母與子女之間,也不乏情感隱患。福建漳州62歲的吳濤最近與兒子關係很緊張。吳濤在人情往來上很用心,遇到親戚朋友要求幫忙,他常給兒子下任務。一次,兩人因為這樣的事大吵一架。兒子抱怨父親對自己漠不關心,卻頻頻給他找事,撂下話説從此再也不管父親了。吳濤不以為然:“我隨他去,反正他總得管他老子。”
“不少老人因為家長作風作祟,總覺得讓子女怎麼做或對子女怎麼樣,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忽視了子女也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分歧和裂痕往往就這樣產生了。”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劉藝認為,老人應放下身份與子女交流,化解潛在的矛盾。
吉林長春70歲的郭超也曾跟兒子經常爭吵,“兒子説在單位聽領導的,想不到在家還得事事聽我的”。這讓郭超有所反思,決定試着與兒子做朋友,“他説什麼,我都會仔細聽聽,覺得對就肯定”。郭超還向兒子學習使用智能設備,與兒子建立共同愛好。這樣一來,郭超發現兒子也變了,“願意跟我分享交流了,不再是唱反調”。
團隊需要“救火隊員”
四川德陽60歲的龍豔親手建起的廣場舞隊,維持兩年後解散了。3年前,龍豔組建了一支廣場舞隊,擔任隊長。舞隊成立半年,有了第一次演出的機會。排練時,一些隊員因為站位問題發生矛盾,就找龍豔投訴。她不願得罪人,和稀泥,令一些隊員不滿,舞隊的演出效果大打折扣。後來,舞隊集資採購服裝,有隊員上網比價後,質疑負責採購的隊員貪了錢。對此,龍豔不聞不問。在她看來,幾塊錢的差價,何必太過認真。這個態度,讓一些隊員的怨氣變大,舞隊只能解散了。
與此相反,江蘇南京66歲的趙秀琴加入一個老年藝術團不久,就發現團隊有着不少潛在矛盾,團員間存在隔閡。看到問題後,趙秀琴決定扮演團隊“救火隊員”的角色:訓練和演出時,自己忙前忙後張羅;有團員身體不適、跟不上新學的舞蹈動作時,自己去耐心幫助;團隊活動需要外出聯絡,自己開車帶着大家去……趙秀琴的付出讓團隊變得團結起來,彼此間日漸親密。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