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土地資源 工業項目可轉型產業園區
亦莊啓動31個城市更新項目
經開區一批低效及空閒工業用地將逐漸盤活,為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釋放空間資源。
記者昨天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經開區允許工業項目轉型為產業園區,提倡以政府收儲、回購等方式開展城市更新產業升級。截至目前,已累計有超過70個意向項目,首批31個項目進入分批審批實施階段。預計到第五年,這31個項目達標後總體可實現納税50多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税收增收20億元。
產業上樓向天空要空間
景園街8號地處經開區核心地段,2015年以前,這裏是一家冶金設備生產基地,佔地面積2.1公頃,但建築面積只有1.45萬平方米,容積率僅為0.79。
2019年,經開區通過城市更新平台公司回購這塊土地時,原項目已經停產5年。轉機發生在今年3月,經開區印發《關於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的若干措施(試行)》,允許工業項目轉型為產業園區。
按照計劃,這個老項目拆除後,將建起“天空之境·產業廣場”,打造專注於醫療器械、智能製造領域的綠色智能國際化產業園區。園區建築面積將由原來的1.45萬平方米增加到9.3萬平方米,按照一般工業用地平均容積率計算,這一個項目就等於“憑空”造出5.2公頃土地。
土地資源緊缺一直是困擾經開區發展的難題,地上不夠用能否向天空要空間?“向天空要空間不是單純增加建築高度,而是提高樓板荷載程度,使得2層以上車間和一層一樣穩固,相當於打造多層土地,讓產業上樓。”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説。
“我們還將在新園區每三層為企業設置一個垂直交通單元,實現人、車、貨獨立分行、高效運轉。”經開區城市更新平台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於202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初步預計到2025年,實現產值超8億元。不僅如此,經開區還將以“天空之境·產業廣場”項目為核心,通過城市更新方式,引領永昌路發展成為國際產業大道。
支持引入先進運營團隊
涼水河一街7號院地塊因陷入債務糾紛長期零產出,法拍後通過城市更新政策轉型國際生物醫藥園,預計2025年達產後可實現納税4億多元。
有類似遭遇的華騰錦繡項目位於經開區新擴區域台湖地區,是原北京市從事搪玻璃產品和非瓷產品設計製造的老工業項目,原產業搬遷至外地后土地空置出來。由於原項目方不具備自主產業升級能力,引入北京市大型國有公司負責運營,由其二級公司負責改造提升,將新建網絡安全雲服務平台。
“只要企業想幹,我們就提供渠道。有能力的可以自己幹,沒能力的可以請高人來幹。”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開區也支持項目方引進先進管理團隊入區一起運營。
為解決項目方的資金難題,經開區在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初期就與區內幾家大銀行共同研究金融支持政策方案,推出匹配的金融政策。對經批准轉型為產業園區的項目,經開區將實行年度評估制度,考核合格的可獲得獎勵。
城市更新中實現產業升級
隆慶街10號原是一家軟包裝印刷基地,佔地面積不足1公頃,容積率0.66,兩年前已經關停。
按照最新方案,這裏將打開圍牆,打造多層次開放街區,與城市共享綠地景觀,塑造開放共享、活力宜人的園區空間。同時充分挖掘園區地下空間價值,合理拓展工業用地功能邊界,補充區域配套,完善城市功能。
據透露,原項目拆除後,新建的“STAR NET健康智谷”項目地上地下總面積將達到2.4萬平方米,空間主要功能為中試生產、研發試驗及輔助用房,將吸引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的旗艦企業落户,進行研發中試和產業化。初步估算,2024年項目可實現產值近4億元。
城市更新項目將充分優化利用現有資源,提升產業空間。粗略測算,首批31個城市更新項目達標後總體可實現納税50多億元,地均納税約3600萬元/公頃,平均每平方公里税收將增收20億元。(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