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後有大震?地質專家:目前缺乏科學依據

9月5日,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65人遇難,搶險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大旱之後有大震?地質專家:目前缺乏科學依據

此次地震後,網絡上有不少關於地震的説法,其中“大旱之後有大震”的説法再次被提及。今年7月以來,四川遭遇1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那麼幹旱與地震之間是否存在聯繫?瀘定地震後,從地質災害角度該注意些什麼?針對這些熱點問題,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教授作出回答。

長期以來有個説法——“大旱之後有大震”,今年四川經歷了1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在9月5日瀘定6.8級地震後,讓許多人想到了這個傳言已久的説法。針對這個説法,許強教授認為,“旱震理論”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還沒找到很充分的證據證明其實際存在。

許強首先舉了一個駁斥的例子。今年成都理工大學一名畢業的博士後秦四清,目前從事地震研究,他寫了一篇博客駁斥了“旱震理論”,許強認為他駁斥的非常有道理。從全球的統計來看,地震每年都要發生數百萬次,其中6級以上的就會有數百次,7級的有數十次,8級的一年可能也有幾次。那麼按照這樣一個概念,實際上不管旱不旱,我們怎麼都會碰到地震。

大旱之後有大震?地質專家:目前缺乏科學依據

據瞭解,“旱震理論”認為,6級以上的大地震的震中區,在震前的一到三年半的時間往往是旱區,並且旱區面積越大,震級越大;在旱後第三年發震的時候,要比旱後一年內發生的震級更大。

針對這樣的説法,許強教授表示,把乾旱和地震聯繫在一起,目前既沒有理論依據,也沒有統計學的依據。從理論依據上來説,至少目前沒搞清楚天旱與地震究竟有什麼關係。雖然現在強調多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到岩石圈,再到地球裏邊的內圈,各圈層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相互作用的強度,是有差別的。那麼有沒有一些關係呢?許強表示,它也是有的,但是中間有沒有必然的、非常緊密的聯繫,至少現在從理論上講沒有觀測到。因為地震是地球岩石圈內部的一個破裂錯動行為,天旱是受大氣的影響。這是兩個不同的圈層的相互作用,我們不能否定它,但是大氣層和地殼運動之間的作用強度有多大?具體是怎樣的數值?至少目前從科學上還沒有把它搞得很清楚。

大旱之後有大震?地質專家:目前缺乏科學依據

同時,從統計學的依據上來説,許強表示,每年會發生數百萬次的、各種級別的地震。而每年全球很多地方都在天旱,比如非洲很多地方,這些地方也沒法説發生了大旱就會有大震。所以統計學上也不認為這中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此外,針對此次瀘定地震,許強表示,要始終注意地震後的防災減災,特別是在接下來的華西秋雨中,注意局部的垮塌和山體滑坡等次生地質災害發生。

(稿件部分資料來源於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2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旱之後有大震?地質專家:目前缺乏科學依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