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國依法反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反外國制裁法訪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霍政欣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6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反外國制裁法。作為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的重要法律工具,這部法律的制定有何背景,亮點和特點是什麼,對我國依法實施反制有何意義?光明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
記者:您認為反外國制裁法出台的背景是什麼?這部法律的通過施行有何必然性?
霍政欣:近年來,美國迴歸零和博弈的地緣競爭思維,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者,動用國家力量全方位遏制和打壓中國,愈加頻繁地以所謂法律手段制裁中國,侵害我主權、干涉我內政、壓制我發展。拜登政府執政以來,一方面延續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和思維,另一方面拉攏其盟友,試圖通過和盟友一致的步調,加大對華壓制力度。近來,美國等一些國家和組織陸續因涉疆或涉港問題,依據其本國法律,對我國有關的國家機關、組織和國家工作人員以及一些實體機構實施所謂“制裁”。
6月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該法案充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打着“創新和競爭”旗號,以所謂的法律手段,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因此,中國面臨的外部挑戰和壓力持續增大。在此外部環境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反外國制裁法,為我國實施反制措施提供法治保障和支撐,十分必要。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佈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也強調要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充實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反外國制裁法的制定施行,可謂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記者:反外國制裁法有何亮點,如何為我國依法反制外國歧視性措施提供有力法治支撐?
霍政欣:第一,這部法律開明宗義地指出了本法的立法性質、目的和宗旨。從性質上講,這部法律是為了反制裁,本質上屬於反制,是運用法治手段,理性、文明地維護國家主權;從目的上講,這部法律是為了維護我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護我國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從宗旨上講,這部法律是為了捍衞國家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等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第二,這部法律為我國行政執法和司法機關今後實施反制措施,提供了國家立法的有力支撐和充分保障。在本法出台之前,我國已經積累了一些反制裁實踐,比如,外交部多次宣佈對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肆意侵害我國利益的官員和個人實施制裁;商務部制定了《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不過我國之前的反制基本上停留在運用行政手段的層面,從法治體系上講,還缺少一部綜合性的國家法律提供支撐。
從其他一些國家的實踐來看,不少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反對外國不當制裁,已經制定了相應的反制裁法,如俄羅斯在2018年制定了《關於針對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友好行為的反制裁法》,為俄羅斯政府實施反制裁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據。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也曾針對美國的單邊制裁制定了《阻斷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方面總結了我國的反制實踐,另一方面也借鑑了國外有關立法,在此基礎上出台反外國制裁法,這標誌着我國綜合運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也標誌着我國在構建攻防兼備、體系完備的涉外法治體系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記者:反外國制裁法的制定出台,對我國依法反制意味着什麼,有何積極意義?
霍政欣:本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國家立法權,通過立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這是國家主權的應有之義。
反制性:中國有句古話,“來而不往非禮也”;還有句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美國等西方國家非法制裁我在先,我反制在後,可謂有理有利有節,符合國際法原則。
必要性:在當今世界,國家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需要以法治手段,運用法律武器展開。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頻繁以其國內法為依據,干涉我國內政,制裁我實體和個人的背景下,我國出台反外國制裁法,是運用法治方式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要求,是現代法治國家展開對外鬥爭的最佳方式。
正當性:首先,西方國家以其國內法為依據制裁我國,在國際法上不具正當性,這些國家以涉疆、涉港、涉台或涉藏等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項為由,制裁我國實體與個人,違反國際法關於國家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內政原則,具有明顯的非法性;這次我國制定反外國制裁法,在性質上屬於反制。此外,這部立法在目的上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為了捍衞國際法上的不干涉內政和主權平等原則,是為了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以,我們的這部立法與西方制裁我國的法律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在國際法上具有正當性。
最後,需要指出,本法是為了反制外國所謂“制裁”,是為了維護國際法治;同時,近年來我國頒佈的涉外法律法規,包括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表明我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不變,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外交政策未變,擁抱經濟全球化的立場未變。未來,我國將注重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維護國家權益和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所以,中國的法治環境會不斷改善,對外開放的大門也會越來越敞開。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2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