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工會“一條龍”服務助力新市民穩就業

貴州日報

本報訊 (通訊員 曾萬錦)自3月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以來,黔東南工會圍繞“五個體系”建設,以搭“五橋”為載體,建“五家”為目標,整合工青婦資源,運用線上、線下培訓招聘,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注重“培訓”與“就業”同步推進,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將“物理整合”轉化為“化學融合”,發揮1 1 1gt;3聚合效應,為搬遷羣眾帶來新發展、開啓新生活。

今年初,凱里市總工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重阻力,開拓思路,利用線上招聘的形式,助力復工復產。在該市上馬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辦現場招聘會1場,提供就業崗位600餘個;在該市總工會舉辦“星期六移民專場”招聘會4場,提供就業崗位3400個。疫情期間舉辦網上招聘專場1場,提供就業崗位1200個,實現就業160人。還在該市杭州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辦廚師培訓1場,培訓搬遷羣眾62人次。

在三穗縣,由人社部門牽頭,該縣組織協調各部門在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電子商務、電工、家政服務等實用技能培訓10期,培訓搬遷羣眾573人次,培訓就業率達60%以上。除此之外,三穗縣還全方位搭建企業和勞動力供需平台。線下組織企業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現場招聘。線上則通過就業、融媒體中心、政務等官方微信公眾號及人民政府網及時發佈最新崗位信息。目前,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有扶貧車間6家,吸納搬遷勞動力就業139人。

此外,丹寨縣以扶貧車間為載體,吸納205名搬遷羣眾就近就業。以貴州工匠王國春創辦的國春銀飾扶貧車間為載體,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等項目帶動金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更多的搬遷羣眾、貧困羣眾學習技能。

為搭建羣眾創業就業“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根據支柱產業和企業用工需求,雷山縣總工會組織搬遷羣眾培訓10餘場,培訓人數達400餘人次。

工會送崗位,就業暖人心。黔東南州各級工會多措並舉,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千方百計穩就業保民生,助推搬遷羣眾就業致富,讓他們幸福感、獲得感得到質的提升,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1 字。

轉載請註明: 黔東南工會“一條龍”服務助力新市民穩就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