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碧玉 實習生 武剛燕 官結影
8月10日,記者走進南昌市西湖區生活垃圾分類轉運中心,看到一台台分類清理的機器加速運轉,一摞摞從生活垃圾中分類出來的紙殼堆了有幾層樓高,一個個壓扁的礦泉水瓶被分裝到網袋裏,一堆堆白色泡沫箱被傳送到轟鳴的機器中粉碎,壓縮成塊再進入工廠重新生產……
生活垃圾究竟如何處置?近日,《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並公佈,將於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有哪些亮點?會給企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記者對此進行了關注。
南昌市垃圾督導員正在清理垃圾投放箱。本報記者 楊碧玉攝
《條例》對生活垃圾管理進行了全面規定
“《條例》分十章,對省內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以及農村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未履行職責的企業和個人如何處罰等,進行了全面規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如“生產者、銷售者和服務提供者應推廣可循環使用的可降解包裝”“旅遊、住宿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要求,將生活垃圾投放至對應的收集容器,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焚燒。未按照要求投放且情節嚴重的,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我們對全國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11個省(市)和部分垃圾分類試點城市,進行了認真調研,並結合我省工作實際起草了《條例》草案。”該負責人説,《條例》專門對農村生活垃圾管理作了特別規定,首次在省級垃圾管理立法中提出垃圾分類“碳減排”要求,同時鼓勵引導企業參與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並明確要求建立生活垃圾跨區域處理和生態補償機制等。
全省生活垃圾年均增長7%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我省城市生活垃圾量增長較快。業內人士透露,原來農村垃圾亂倒現象普遍,城鄉環境整治開展以來,農村垃圾進城處理,加上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這些年來快遞業務猛增,包裝紙箱變多,垃圾圍城的壓力越來越大。從2015年到2020年,全省年垃圾量從600多萬噸增加到近1000萬噸,年增長約7%。
“我省必須儘早治理生活垃圾。目前我省也具備了實施生活垃圾管理的條件。截至6月底,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設施30座,日處理能力2.67萬噸,11個設區市城區原生生活垃圾處理基本實現了‘零填埋’。”上述負責人表示,我省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今年在建的焚燒廠有7座,擴建的有2座。在“7+2”完成後,我省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可達3萬噸以上,首次超出我們的日產垃圾量。
“垃圾也是巨大的‘寶藏’,應立法保障回收利用。”南昌市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負責人萬德華説,他們測算顯示,生活垃圾能分類出紙箱、塑料瓶、泡沫盒、金屬等可回收利用資源,按市場價回收可產生收益,而剩餘不可利用的廢棄物則通過焚燒,1噸可發電340千瓦時,按照居民用電每千瓦時0.6元價格計算,可帶來204元的收益。
生活垃圾管理,離我們有多遠?
2017年3月,南昌被列入全國46個重點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經過幾年努力探索,部分小區取得了較好的生活垃圾管理試點經驗。
近日,記者來到南昌市紅谷灘區名門世家小區,這裏已實現垃圾分類完整閉環模式。垃圾分類督導員嶽勇康用微信掃碼打開了分類垃圾桶的蓋子。據介紹,分類投放垃圾可以獲得積分,並通過“靈狐南昌”小程序兑換旁邊自動櫃裏的禮品。“目前該小區已安裝8組垃圾回收智能箱,通過社區幹部常態化宣傳和督導員監督勸解,小區居民對垃圾分類達到了90%以上的知曉率,老人和小孩也比較支持這項工作。”小區所在的怡園社區黨支部副書記何明英説。
南昌市國貿陽光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餘鵬程笑稱,小區居民自覺性強,加上有專職督導員、志願者和黨員輪崗督促,居民垃圾分類習慣較易養成,現在基本沒人把垃圾扔在樓道口了。
“但是,全市做好生活垃圾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負責垃圾處置的江西綠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彪稱,不少居民認為,隨手丟垃圾便捷省事,垃圾分類費事費時,要改變人的習慣、觀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沒有強有力的督導,老舊小區很難複製高檔小區的模式。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生活垃圾管理涉及前後端的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和監管等,不僅需要全社會參與、多部門協同推進,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摸索適合各地的操作模式。”萬德華表示。
據此,我省提出了生活垃圾分類的五年目標:到2021年底,全省新增生活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5000噸、廚餘垃圾日處理能力500噸;到2025年底,全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閉環體系基本建成,法規約束機制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體系運行良好,人民羣眾分類習慣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國勇爭先、作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