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城市的美好撲面而來

人民網成都10月25日電 (王軍)生態宜人、生活宜居、生產宜業,山水間的未來城市模樣如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有哪些創新實踐?生態本底的“天生麗質”給公園城市的建設帶來了哪些優勢?科技創新、建築設計以及城市治理如何共同發力才能打造未來的理想城市?

10月24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在成都召開,當日下午,七個分論壇同步展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院長賀克斌主持的第七分論壇以“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創新實踐”為主題,雲集來自國內外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色彩美學、科技創新、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多位大咖,進行主題演講,縱論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論壇上,精彩論點頻出,思想火花碰撞,為公園城市建設帶來更多深入思考和裨益啓發。

探索新的城市發展範式

為什麼公園城市發展新範式會在天府新區提出?怎麼樣規劃好、建設好公園城市?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公園城市建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局長王科看來,天府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探索新的城市發展範式是其在建設中肩負着的一個重要的使命,“所以,我們在規劃建設時,融入了很多前瞻性、先進性的理念。”

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實踐路徑下又有哪些具體做法?王科作出了具體介紹。

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全面錨固了生態本底。目前,新區已經形成了“一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生態格局,這樣不僅豐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樣性,還實現了天藍、地綠、水清、丘美的大美生態本底,這是天府新區建設好公園城市最大的底氣。

二是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目前,天府新區建成了天府公園、鹿溪生態濕地等一批重大生態項目,吸引了200多個重大和高能級產業項目。興隆湖畔的成都科學城,正成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的科技創新策源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對老百姓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還成為了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

三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在天府新區城市功能的空間佈局,從傳統的“沿路拓展”轉變為“擁綠親水發展”;從不同的空間維度深化城市與自然的關係,將好山好水好風光引入城市內部,實現園中現城、城園相融。

四是堅持城市設計貫穿始終,塑造大美城市形態。建設中,天府新區以城市設計為先導,通過對天際線、輪廓線、山水通廊進行整體設計和嚴格規劃管控,構建“大開大闔、顯山露水,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公園城市大美格局,也開展了城市色彩、街道景觀等提升城市品質的工作。同時,該區還建成一批顯示度高的精品建築,實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城市意境。

五是以人民為中心,構建普惠、公平、共享的格局。佈局了118個“15分鐘公服圈”;新區成立以來,開工建設了300多處基礎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成了200多公里的“遊憩綠道”“通勤綠道”“社區綠道”;營造了“與工作的人一起生活,與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的生活工作方式。

六是創造高品質生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天府新區精準配套高品質生活空間,打造高品質公園社區。同時,還將城市服務功能向鄉村延伸,實現共同富裕。

“我們相信在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公園城市建設將為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方案。”王科説。

全域佈局到先導示範

作為天府新區總規劃師,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城市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匡曉明在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之初就勾畫出了總體城市設計框架。“公園城市的規劃建設,包括公園城市理論體系探索、規劃全域框架、場景先導實踐。天府新區的規劃借鑑了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的規劃理念,凝聚了世界經驗和中國智慧。”

演講中,匡曉明介紹了天府新區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的城市設計實踐探索:全域佈局到先導示範。

據介紹,天府新區總體城市設計框架規劃依託成都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成資大道為主要發展軸,成為進入規劃範圍主要的門户通道。鹿溪智谷生態帶貫穿基地,佈局興隆湖等湖泊,塑造沿鹿溪河創新智谷。基地內部有錦江、鹿溪河、東風渠三條主要水系,結合東部龍泉山脈及城市組團間廊道形成整體山水格局。規劃範圍內分為7個主要城市發展區,保留七個特色小鎮,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匡曉明表示,天府新區的城市建設彰顯出公園城市核心價值五大場景方面:綠色生態場景:依託山水林田湖,構建近自然化的生態本底;空間美學場景:倡導美學觀點和設計思維,營造城市未來空間新意向;人文生活場景:突出人文城市塑造,營造全時活力的高品質人文生活;科技創新場景:推動科創產業生態圈建設,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智慧城市場景:建設天府智慧城市,打造“未來 ”城市智慧治理體系,精準配套服務設施。

同時,匡曉明指出,以街道空間為例證,場景打造要回歸地域文化煙火氣息,“上學的路、上班的路、回家的路、遊憩的路,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科技創新賦“能”公園城市

公園城市,綠色與科技共生。在天府新區良好生態本底的基礎上,不僅有對未來城市形態的探索、對未來生活的探索,還有對未來產業、未來技術的探索。在產業提升的同時,科技創新也在賦“能”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的建設。

近年來,天府新區發揮鹿溪智谷“公園城市示範引領性工程”吸附效應,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帶動,集成佈局了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超算中心、華為鯤鵬等多個科技創新重大項目。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多個院所、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等紛紛在此落户。

論壇上,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文勝便談到,研究院研發出來的部分產品和技術,已經在天府新區得到了應用,比如興隆湖周邊的環境監測和物聯網通信手段的應用等。

高文勝介紹説,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的工作定位是面向產業重大需求,發揮清華大學基礎原創研究優勢,突破能源互聯網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破解能源技術向產業轉化中的“達爾文死海”難題,首先是原創性基礎研究、顛覆性技術創新,然後是集成創新成果轉化,最後實現產業放大、批量生產。

目前,研究院已形成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的發展模式,借技術輸入助力成果產出,以能源環境經濟協同、能源互聯網關鍵裝備、智慧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安全為重點發展方向,面向未來產業重大需求,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以能源互聯網推動多元學科交叉與產業跨界融合。

“研究院形成了有組織研發和成果轉化兩大體系,在公園城市能源互聯網實踐中,圍繞公園城市發展要求,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以新技術支撐公園城市建設,涵蓋人才引育、創新策源、平台建設等七大重點舉措。”高文勝相信,在未來,有更多能源相關的成果在天府新區應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2 字。

轉載請註明: 公園城市的美好撲面而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