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部戰區空軍某高山雷達站——山高兵為峯

山,越來越近;坡,越來越陡;彎,越來越急;雪,越來越厚。

1個、2個、3個……拐過第79道彎、肚子裏開始“翻江倒海”之時,一塊刻着5個紅色大字的石頭映入眼簾:山高兵為峯。此行採訪的目的地——中部戰區空軍某高山雷達站到了。

剛下車,我就打了個寒顫,小跑着前往雷達方艙。進入方艙,瞬間感到一股暖流。雷達站指導員馬草介紹,換裝後的新型雷達方艙可以保持室內恆温,讓官兵更好地擔負值班任務,更快地上報空情。

更快意味着什麼?在現代戰爭中,空情快一秒,勝算就多一分。當下,對手在變、戰爭在變、科技在變,雷達兵只有抓住“快”字下功夫,才能先人一步、以快應變。

二級軍士長王藝博對“快”的認識,源於一次不快則退的切膚之痛。當年,新裝備列裝該雷達站,調試過程中他發現情報無法正常上傳,想盡各種辦法仍無可奈何,最後還是靠工廠專家的指導解決了問題。那一刻,王藝博明白:打仗不能揹着工廠專家“跑”,跨代的裝備有着全然不同的結構與原理,不加快學習就跟不上趟兒了!從那時起,這名年近40歲的老兵逼着自己重塑思維理念,加快能力提升。

雷達站站長鄒衞勳感觸更深。他説,換裝後必須和時間賽跑。看着老兵都那麼拼,年輕官兵誰好意思懈怠?在全站官兵共同努力下,列裝1個多月,新裝備便初步形成戰鬥力。

採訪中,我注意到,一個小夥子風風火火,舉手投足透着一股幹練。他就是站裏的“體能達人”、中士苗夢露,也是連隊最能跑的人。

“跑一等”,是雷達兵的必修課。2018年,苗夢露成為“一號班”新成員。為了能跑得更快,他和自己較起勁。上午值班就午休跑,晚上值班就白天跑。4年過去,大山中日復一日奔跑的身影越來越快,苗夢露的目標也越來越明確:將雷達開機時間縮短、再縮短。

現在,苗夢露的3公里跑進11分鐘。只要一等戰備鈴聲響起,哪怕是雨雪風霜,他也能第一時間跑到方艙。苗夢露説:“現在換上更輕便的新式作戰靴,我一定能跑得更快!”

曾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空軍“四有”優秀士官等榮譽的二級軍士長關振贏,也是從該站走出來的兵。儘管過去了10多年,現為該旅維修技師的關振贏談起在站裏的時光還是充滿懷念:“感謝在雷達站的那段日子,高山孤寒、環境偏僻,反而能讓人靜下心來,學習讀書,提高自己!”

起初,關振贏的業務水平沒那麼出色,有時一個簡單的故障都要排除好幾天,他不自覺地有些退縮。每每想放棄時,他都會走到防風罩外,看着前方那棵挺拔的老松樹。看一會兒,他又回去埋頭苦幹,經常從繁星點點工作到日出東方。

現在,大家都知道關振贏是專業“大拿”。不知道的是,正是那5年半的磨練,厚實了他的技術基礎,堅韌了他的意志品質,如松樹深扎山石,歷經苦寒,長青不凋。

返程時,向車窗外望去,積雪覆蓋着山脊,寒風雕琢着山石。那羣迎風而立的“兵峯”,身姿愈加挺拔,傲然聳立出兵的模樣。(■楊 博)

(解放軍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4 字。

轉載請註明: 探訪中部戰區空軍某高山雷達站——山高兵為峯 - 楠木軒